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半年,全國海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良好,繼續保持高于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海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初見成效,區域海洋經濟布局不斷優化,新興海洋產業健康發展,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水平日益提高。
一、綜述
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7202.3億元,增加值為284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8%(按可比價估算),相當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3個百分點,海洋三次產業比例為20:25:55,海洋產業結構逐步合理。
區域海洋經濟穩步發展,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分別為801.9億元、981.0億元和493.5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7.0%、29.3%、13.4%。
二、海洋經濟運行特點
我國沿海地區各級政府和涉海部門積極推進海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引導海洋新興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擴大海洋出口貿易規模,加大海洋能源開發力度,持續提高海洋第三產業服務能力。
——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我國沿海地區加大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深加工、高技術含量產業,不斷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以山東省海洋漁業及相關產業為例,上半年,海洋漁業加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7.8%,海洋漁業服務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2.1%。
——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上半年,我國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科技開發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的新興產業初具規模。例如,海洋生物醫藥業總產值達4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5%;海洋電力和海水利用業總產值為34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7%。
——海洋產業出口創匯能力逐步增強 上半年,我國海洋產業對外貿易發展較快,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特別是海洋船舶工業,全國規模以上海洋造船企業修造船完工量為439萬綜合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3.7%,實現工業總產值2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7.2%。其中,海洋造船70%以上出口到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內的110多個國家。
——海洋能源開發力度加大 上半年,我國海洋能源開發的主導產業海洋油氣業加速發展,有效地緩解了我國油氣資源的緊張局面。全國海洋原油產量達1576.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8.4%,占同期全國天然原油產量的17.6%,增長速度高于同期全國天然原油產量增長速度12個百分點;海洋天然氣產量30.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11.2%。
三、展望
下半年,在國家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下,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仍占主導地位,海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2005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4萬億元,基本實現《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中確定的海洋經濟增長目標。
注:1.本報告為初步核算數據。
2.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