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正確地確定混養類型和放養密度,對合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生物資源及提高池塘的魚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1、混養類型的確定
一般地,成魚池塘中應選擇5-6種到7-8種魚類混養。其中要選定一種或兩種作主養魚,其余的作配養魚。
1.1.主養魚的選定。主養魚的選擇應根據魚種來源、飼料供應和池塘條件等情況而定;①有的地區盛產水草和螺蜆等,應以草魚或以青魚為主養魚;②有的地區飼料來源較少,肥料來源較多,或者池塘底質和水質都較肥,應以鰱、鳙魚等肥水性魚類為主;③有的地區某種魚的來源較廣,如兩廣地區,盛產鯪魚苗,應以養鯪魚為主。
1.2.配養魚的選定。①以養草魚為主的池塘,一般多配養鳊、魴魚;②以青魚為主的池塘,要多配養鯉魚;③除以鰱、鳙魚為主的池塘外,其他類型的池塘一般都應混養鰱、鳙魚。鰱、鳙魚是混養池中的必備魚類,這主要是由它們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而成長的原因決定的;④此外,鯉、鯽、鳊、魴、鲴、羅非魚等,都可作為混養池中的配養種類,可根據具體具體情況選用。
2、混養比例的確定 ①鰱、鳙魚與草魚混養類型,如肥料來源足,可多養鰱、鳙魚;如草類飼料多,則可多養草魚。但草魚與鰱、鳙魚之間無嚴格的比例;②以草魚或青魚為主或草、青魚并重的池塘,如果在不施肥或很少施肥的情況下,混養鰱、鳙魚,那么鰱、鳙魚和這些魚類(草、青、鳊、鯉等魚)之間須有恰當的比例。鰱、鳊魚可占草、青鳊等魚總重量的1/2;③對鰱、鳙魚混養池,一般鰱、鳊魚之比為3:1-5:1。如果池中浮游植物多,可適當多養鰱魚;如果浮游動物多,可適當多養鳙魚;④鯉、鯽、鳊、魴等魚一般為少量搭配種類。以青魚為主或草、青魚并重的池塘,鯉的放養量可大些。因為青魚池中,鯉魚的動物性適口餌料較多。一般1kg青魚可搭養12-13cm的鯉魚種2-4尾,年終可達到上市規格。主養草魚的池中動物性餌料少,鯉魚要少放。一般1kg草魚種可配養15-18cm的鯉魚種1尾;放養1kg草魚種,可搭養團頭魴(10-13cm)20尾左右。在商品飼料投喂較充足的情況下,鯉魚放養量可增加一半到一倍,同時每畝水面可養殖80尾/kg規格的鯽魚千余尾。
3、放養密度的確定 1、根據池塘條件確定。如有的池塘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可密養,反之,水源不足或排灌不便就要稀養;水較深可密養,水較淺可稀養;2、根據飼料、肥料的供應量確定。若飼料、肥料的供應量充足,可適當密養;若飼料、肥料的供應量不足,可適當稀養;3、根據魚的種類和規格確定。池中混養的種類多可適當密養,反之,應適當稀養。放養的種類不同,其規格、生長速度和養成的成魚規格也應不同,因此放養密度也應不同;4、根據歷來的放養密度確定。一般地,若往年的魚類生長良好,飼料系數不高于一般水平,飼料過程中浮頭次數不太多,說明放養量比較適宜。若生長差,出塘規格過小,飼料系數過高,常有嚴重浮頭等現象,說明往年的放養量過密今年應適當稀放;5、根據管理水平確定。管理水平高可適當密放,管理水平較低,可適當稀放;6、采用計算法確定放養密度。根據某種魚的估計魚產量(kg/畝)養魚的成活率、魚種規格、計劃成魚規格而確定放養密度。公式為:某種魚的畝放養量=估計每畝凈產量×計劃該魚在總產中占的百分比(該魚的平均成魚規格-該魚的魚種平均規格)×該魚的成活率。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