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水面養魚,由于水體面積大、水位深,如果采用常規的池塘養魚方法來防治魚病,不但用藥量大,藥物損失快,而且藥效差。必須采用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早放大魚苗。晚冬早春水溫低,魚鱗緊,活動力弱,投放魚苗可以避免魚體受傷,減少感染。此外,規格大的魚苗抗敵害和抗病害的能力強,大水面放養的魚苗要求青魚、草魚尾重在250克以上,鯉魚、團頭魴在50克以上,鰱魚、鳙魚在100克以上。
魚苗消毒。魚苗投放前,集中在容器或小池中藥浴15—20分鐘,殺滅體表病原微生物。用3%食鹽水藥浴,可殺滅體表寄生蟲;按每立方米水體加0.15—0.3毫升滅蟲靈藥浴,可預防中華蚤、貓頭蚤、魚虱、指環蟲等引起的疾病;用10毫克/開漂白粉或1毫克/開殺菌王藥浴,可預防細菌性鰓病以及皮膚病的發生。草魚苗放養前,用出血病滅活疫苗稀釋10倍后,每尾注射0.2—0.5毫升,可保證14個月不發生病毒性出血病,同時對爛鰓、赤皮病、腸炎等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針對各地魚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應用相應疫苗,能獲得可靠的預防效果。
消毒食場。大水面養魚應在靜水區設幾個固定投食區,定時定位投食,使魚形成每天準時到固定地點吃食的習慣。每天投食前用殺菌王、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潑灑消毒食場,使魚在吃食時置身于藥水中消毒,殺滅體表病原體。此法可節省防病費用。
重點預防。每年6—9月是魚病高發季節,于每月上旬每畝用生石灰15千克化水后對水體消毒,使水體藥物濃度達到23毫克/升,石灰渣倒在岸上。若在發病期施用生石灰,施用5天即可控制并穩定病情。對大面積流行的寄生蟲病,可投喂魚用晶體敵百蟲,用量為每100千克魚重20—30克,溶解后拌入餌料,制成藥餌投喂,連用5—6天即可殺滅寄生蟲。
中藥防治。魚病高發季節用以下四法防治效果較好。
(1)按每立方米池水用五倍子2—4克,將五倍子磨碎加水煎煮15—20分鐘,再對水金池潑灑。
(2)用鐵莧菜、地錦草各30%,菖蒲、辣蓼各20%,制成混合粉劑,按魚體重每50千克用合劑干粉1千克,加水5千克煮沸20分鐘,再加適量的面粉或米粉煮成稀糊,冷卻后拌入餌料投喂,連用5—6天,其中從第二天起藥量減半。
(3)按每千克魚重用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芩20%)125克,與面糊混勻后拌入餌料中喂魚,連喂3—5天。
(4)每50千克魚重用車前草、鐵馬鞭、辣蓼各2千克,切碎后加適量水煮沸20分鐘,再加入適量的面粉或米粉煮成稀糊,冷卻后再加入5克研成粉的磺胺類藥物拌勻,拌入餌料中飼喂,連用4—6天。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