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赤皮病
該病發病快,傳染率高,發病死亡率達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治療方法:在鱔魚池埂上栽種辣蓼和菖蒲,可長期預防,效果顯著。
二、白皮病
此病常發生于幼鱔尾部,但餌料營養全面且投餌充足的黃鱔不易感染。此病多發生于5-8月,死亡率可達60%以上,一般發病后一周出現死亡。防治方法:艾葉1000克,地虞子100克,蒼術150克,并頭草250克,百部50克,大黃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后以70℃溫水3千克浸泡48小時,均勻地將藥汁潑灑于鱔池中,并注意觀察,如鱔魚無較大反應可在2-3天后換水換藥。一般2次可治愈。
三、棘頭蟲病
該蟲體寄生于鱔體腸道之中,營養消耗量較大,可使腸壁組織壞死脫落。表現為食欲不振,身體消瘦。防治方法:將苦楝樹根或果實2千克搗碎,加入1500克三氯甲烷溶液密封3天后過濾、分餾后,拌蚯蚓1000克投喂病鱔,連續6天可見效。
四、毛細線蟲病
此病較為普遍,表現為鱔體瘦弱,食欲大減。治療方法:將秋水仙堿3克,毛菪堿1克,氨茶堿0.3克,生石灰100克,苯甲酸3克用溫水浸泡7天后過濾,在過濾液中加入漂白粉2克,立即進行全池潑灑,3次可見效。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