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尾孢蟲病是由中華尾孢蟲微山尾孢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中華尾孢蟲寄生在烏鱧鰭條之間,胞囊淡黃色,無一定形狀,只在鰭條之間形成淺黃色擴散狀胞囊。孢子梨形,前端較狹,后端較寬,縫脊細而直。殼片后端延長為兩根等長的針狀尾巴,叉狀分開。兩個圓棒狀極囊大小相同。有嗜碘泡。鱖魚鰓上寄生的為微山尾孢蟲,胞囊圓形或呈瘤狀,白色,由幾個橢圓形小囊相互聚集在一起而成,周圍包一層較薄的結締組織,引起鰓組織局部充血或潰爛。孢子呈紡錘形,前端尖狹而突出,縫脊直而細,殼片向后延伸而成的尾部,后部細弱如絲,兩個極大囊大小相等,有一個嗜碘泡。
烏鱧鰭條間出現連成條狀的黃色胞囊,魚體瘦弱發黑,可引起大批死亡。鱖魚鰓上為瘤狀或橢圓形胞囊,引起鰓充血、潰爛,嚴重時引起死亡。
取下胞囊少許,加少量水壓片,在顯微鏡下鑒別蟲體,便可確診。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改善水質,可預防此病;
2、每50千克魚用硫磺粉75克拌餌投喂,每天1次,連喂 4天;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錳酸鉀,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魚30分鐘(鱖魚對藥物比較敏感,浸洗時注意觀察)。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