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暖水性魚類
鯪、非鯽、露斯塔野鯪、革胡子鲇、麥瑞加拉鯪、淡水白鯧、尖吻鱸等暖水性魚類,耐寒力差,冬、春季節(jié)水溫下降到最低致死溫度時不能存活。越冬時間隨各地低溫持續(xù)時間而異。
越冬方式有保溫、增濕以及兩者結合的方式,各地不盡相同。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必須保持清新的水質、適宜的水溫、良好的溶氧等條件。
塑料大棚、玻璃房保溫與增溫結合的越冬方式。越冬池建在避風向陽,水質較好,水、電源方便的地方。池為長方形,長20~25米,寬2.5~4米,深2米左右。池底為沙、壤土,池壁高出地面5~10厘米,池頂架設“人”字形棚架。棚架采用玻璃暖房結構,棚頂距地面1~1.5米,也可覆蓋兩層塑料薄膜,薄膜上蓋一層大網目網衣,防止大風將薄膜掀起。外圍建擋風墻。天氣回暖時,將魚池兩端薄膜各掀起2~3米,以流通空氣,日落前仍將薄膜蓋嚴;遇陰雨嚴寒天氣,水溫降至17攝氏度以下時,用紅外線燈泡、電熱棒加熱或輸入熱蒸汽,提高水溫至17~20攝氏度(見圖)。利用玻璃房越冬池,可用太陽能來增溫,但必須備有增氧設備。
溫泉水溫泉水水溫較高,不含有毒物質,有一定流量,經過攔蓄或建池可用于魚類越冬。越冬池分水泥池和土池兩種。水泥池面積數十平方米,土地面積500~3000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形狀多樣。長方形池一端設進水口,另一端靠底部處設排水、排污口;圓形池由中心點排水、排污。溫度達40~50攝氏度以上的溫泉水,要建調溫池,降低泉水溫度。低于20攝氏度的泉水要加設塑料薄膜覆蓋越冬池。如冬季水溫能經常保持在25~35攝氏度,非鯽、革胡子鲇等暖水性魚類不但可以安全越冬,還能繁殖。
工廠余熱或廢蒸汽越冬魚池建在余熱水或蒸汽的出口處附近,池一端設進水口,另一端設排水、排污口。在蒸汽的排出管口處設一金屬網罩,防止越冬魚游進管口燙死。在引入蒸汽或余熱水時要控制水溫,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室外越冬池,最好搭塑料棚保溫。
井水凡井水深6米以上,水溫18攝氏度以上的井水,都可以用作暖水性魚類越冬。井水含氧量低,放養(yǎng)密度以每立方米水體放養(yǎng)親魚0.5~1千克為宜。只適用于小規(guī)模越冬,每10天投喂飼料一次.井面加蓋,早揭晚蓋,遇有寒流時一般不開蓋。
池邊搭蓋防寒棚.廣東、廣西一般在水深2.5~3米的池塘北面搭一座高3~4米的防寒棚,棚上覆蓋塑料薄膜。經此處理后,越冬池水溫比一般池塘高4~6攝氏度,能不確保絕大部分鯪安全越冬(鯪在水溫7攝氏度左右時死亡)。
越冬魚的放養(yǎng)分親魚越冬和魚種越冬兩類。越冬親魚要求個體大,體格健壯無損傷。革胡子鲇選個體0.5千克以上,非鯽選0.3千克以上。魚種越冬應選留體長3~5厘米小規(guī)格魚種。
越冬魚在放養(yǎng)前,要做好魚池和魚種消毒,土池用茶粕或生石灰;新建水泥池要先洗刷洗1~2次,舊池也要清洗,然后用20毫克/升漂白粉液浸洗。對越冬魚可用3%食鹽水浸浴20~30分鐘。
靜水越冬條件下,每立方米水體放親魚1.5~2.5千克;若靜水池增設增氧機或空氣壓縮機充氣增氧,每立方米水體放養(yǎng)親魚4~5千克;對微流水越冬池,每立方米水體可放養(yǎng)親魚7~9千克;若流水量較大,每立方米水體可增加到10~15千克。小規(guī)格魚種的放養(yǎng)量一般為親魚放養(yǎng)量的60%~70%。
越冬期的管理水溫、水質、投飼及防治魚病等是主要管理措施。
水溫整個越冬期,水溫應保持在17~20攝氏度,不能忽高忽低。水溫過高,魚攝食旺盛,活動力強,耗氧量大,水質易變,難于管理;水溫過低,影響正常生活,容易感染水霉病乃至死亡。寒潮到來時,水溫會急劇下降,應用紅外線燈泡、點熱加溫器或鍋爐加溫;早春氣溫回升后,有光照的魚池,可利用太陽光加溫,并適當掀起越冬池的兩端薄膜通氣,避免越冬魚缺氧死亡。
水質越冬期魚的密度大,水質易惡化。應合理投餌,并及時清除殘餌和污物,定期注入新鮮水和空氣壓縮機或增氧機進行機械增氧。
飼料根據水溫、水質和魚的食欲,靈活掌握投餌量。靜水越冬池一般5~10天投飼一次,每次投喂量為魚體重量的0.2~0.6%,以投飼后一小時內吃完為度。若是溫流水越冬池水溫在25攝氏度以上,要求魚類快長或在冬、春季節(jié)繁殖,每日投飼量應占魚體重量的1%~2%。此外,越冬期還應坐好魚病防治。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