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增加養殖品種,提高經濟效益,2003年昌吉市佃壩鄉高豐漁場引進白斑狗魚進行池塘主養試驗。8月15日經拉網檢查,發現塘中的餌料魚(鯉、鯽魚)體表寄生了大量的錨頭鳋,部分白斑狗魚體表也有發現,遂于8月16日下午采用硫酸銅溶解后潑灑(2/3池),濃度為每立方米水體0.35克(低于正常施藥濃度),傍晚未發現異常情況。次日早晨即發現大量白斑狗魚沿池邊緩慢游動,體色發黃,并有部分死魚(餌料魚及搭配魚類均正常),隨即采取加入新水、將池邊魚撈出轉入其它池塘等方法急救,但最終造成死魚450尾,規格450克以上,之后的喂養過程中未發現死魚。2004年春季清塘,僅出白斑狗魚200千克(計300尾),出塘量與投放量除去當時實際死亡量后的數量相差甚遠,而當時轉入其它塘的白斑狗魚也不見蹤影,說明在轉池后死亡。
通過對該池塘綜合分析:造成白斑狗魚死亡、出塘率低的直接原因是該魚對硫酸銅敏感性極強,造成中毒所致。為此,提醒廣大養殖生產者,養殖白斑狗魚慎用硫酸銅,同時在新品種試驗養殖中,防治魚病最好采用生態防治措施或物理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