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提高其耐寒力與抗病力
在越冬前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加魚類的脂肪積累,提高魚的肥滿度。到秋季水溫下降后,抓緊時機,投喂含脂肪及糖類較高的餌料達到育肥目的。以往越冬經驗證明,凡是體質強、肥滿度大的魚種,越冬成活率就高;而體質弱、肥滿度小的魚種,越冬成活率一般都較低。要使魚類安全越冬,還必須選擇和培育一些耐寒力強的品種,像一些雜交的優(yōu)良品種。
二、合理安排魚類越冬密度
魚類在冰下越冬,需要一定的水體環(huán)境和溶氧量,如果越冬魚類密度過大,就會造成缺氧甚至窒息死亡。水溫在2℃~4℃、溶解氧為每升1毫克時,魚類就會呼吸困難。放養(yǎng)過密,一旦發(fā)生嚴重缺氧,很容易發(fā)生大量死亡,造成損失。使魚類長期處于缺氧環(huán)境,對它們的生理機理也是不利的。另外,放養(yǎng)密度過大,也可能造成魚病的傳播。
三、及時投餌、培肥水質
越冬水質要求肥沃,才能保證增氧。可根據(jù)水質情況,施腐熟了的禽畜糞便作為肥料,培育藻類等浮游植物,以增強越冬池水的造氧功能。越冬期間,可在晴好天氣時,適當投喂飼料,保證水體肥度。
四、適時加注新水
越冬期間,要適時加注新水,以保證水量和溶氧充足。當水質渾濁或變成黑褐色甚至伴有腥臭味時,是水質變壞缺氧的先兆,此時須及時注入新水,補充水中溶氧,降低有毒物質濃度。一般每20天~30天加注新水1次,注水量按水中溶氧情況而定。
五、越冬期間病害防治
首先,越冬池放魚前每畝可用生石灰100公斤進行干法清塘,殺滅病原體及野雜魚類。在捕撈越冬魚類時要細心操作,盡量避免傷及魚體。對于清池轉移的魚,需在清水池中用網箱困1天或1夜。越冬魚類在進越冬池前可用晶體“敵百蟲”3份、硫酸銅5份、硫酸亞鐵2份的合劑配制成藥水,浸泡1分鐘消毒。另外,發(fā)現(xiàn)魚病要及時治療。治療可用硫酸銅和高錳酸鉀5∶2的合劑,使池水呈0.3ppm~0.4ppm的低濃度。大約24小時~38小時可殺滅危害較大的寄生蟲。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