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黃鱔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城鄉消費者的歡迎。在廣州市黃沙海鮮水產交易市場上,黃鱔在多數鋪位的水族缸已占有一席之地,今年上半年的價格一直穩定在16—20元/公斤,較其他的淡水品種而言,表現出一定的價格強勢。養殖黃鱔是當前廣大農民致富的好門路。筆者現將黃鱔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活習性 黃鱔營底棲生活,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它在野生水域中主要以水陸生昆蟲、蝌蚪、小魚蝦、貝類為食,兼食浮萍、水草、菜葉等植物性餌料。人工飼養可投喂蚯蚓、蠶蛹、蠅蛆以及人工配合飼料。黃鱔性貪食,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攝食旺盛,日攝食量約占魚體重15%左右。黃鱔耐饑餓,長期不攝食也不會餓死,但體重減輕。當養鱔池中餌料不足時,黃鱔會同類相殘。
二、苗種放養與水質管理 養鱔池在放養前要清池消毒,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80—225克,7—8天后經試水后方可放養鱔種。苗種放養前用3%—4%鹽水浸浴5—10分鐘。池塘放養黃鱔苗規格一般以每公斤20尾為宜,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水面為1—2公斤。
黃鱔喜生活在水質較清的水中,pH值為7·5—8·5,池底要有較薄的淤泥層。池中適當種植諸如金魚茜、扁茜等水生植物以防暑降溫,在高溫季節,每2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1/2。黃鱔對水質要求較嚴格,酸性底質、肥水或腐敗水質,均不宜養殖。
三、馴食 黃鱔在養殖過程,要做好馴食工作。第一次馴食,主要投喂蚯蚓、蠅蛆、麥麩、米飯、菜屑。苗種放養第3天即開始馴食。馴食第1天投飼量為魚體重1%—2%;第2—3天攝食正常后逐天按1%左右增加。第二次馴食,即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第1天投喂20%,以后逐天按2%比例遞增投飼量,黃鱔經五天馴食就可完全攝食第一次用來馴食的飼料。
四、病害防治
1、細菌性腸炎 外觀表現為肛門充血發炎。防治方法:①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0—25克或用漂白粉1ppm濃度全池潑灑;②每100公斤黃鱔口服(混入飼料)磺胺胍10克或呋喃西林20克,連續投喂5天。
2、出血病 體表呈點狀或塊狀充血,發病迅速,死亡率高。防治方法:①池塘換水,改善水質;②每立方米水用呋喃唑酮(痢特靈)0·2—0·3克,全池潑灑;③按每升水用0·25國際單位的金霉素溶液浸浴發病黃鱔。
3、水霉病 主要在冬季發生,尤其是在黃鱔運輸過程中,皮膚損傷后最易在傷口感染水霉病。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亞甲基藍3克,全池潑灑,每3天一次,連續用三次。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