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苗、魚種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力比較差,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死亡率最高的階段。所以在下塘之前,一定要先做好整池清塘、施基肥、灌注新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改善池塘環境條件,創造最適合淡水白鯧魚種生活的良好環境,這是提高培育成活率和生長率的有效措施。
魚種池的條件與魚苗池相似,但面積和水深比魚苗池要求大些。面積一般為3—‘畝,池水要求較深,一般在150—200厘米為適宜。近年來一些地區加大魚種池的水深(200-250厘米),配以其他措施,可使魚種池的產量提高到接近商品魚池塘的單產水平。實踐證明,池塘小、水又淺的魚種池,產量是不可能提高的,必須加以改造,適當加大面積和水深,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才能提高產量。但面積也不能過大,太大對魚種生長雖然有利,但是容易造成同一魚池的環境不平衡,魚類攝食不均勻,致使魚種出池規格參差不齊,影響魚種生產效益。魚種池注水系統和排水系統應當分開,以便于管理和預防魚病交叉感染。
魚種池的形狀最好為長方形,池底平坦,池堤整齊,便于拉網操作。池塘不能漏水,否則水位不穩定,肥水容易流失,水質不易保持,影響魚種的生長。魚種池的位置應選擇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池邊沒有高大建筑物和茂密的樹木,以免遮蔽陽光和阻礙通風,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和降低溶氧量。
(1)清整池塘 清整池塘的要求和藥物清塘的方法與魚苗培育池基本相同。要求池塘淤泥適中,清池徹底,包括池底、池埂和池水都應嚴格消毒,使剛下池的魚種生活環境無菌、無害。
(2)魚種培育池的注水 淡水白鯧魚種培育池在清塘后的注水時間,一般在魚種下池前7—10天左右。注水時一定要在進水口用密網過濾,嚴格防止敵害魚類隨水進入池中。魚種池開始注水深度為100厘米左右,以后隨著魚體長大,司陸續加至200厘米左右。
(3)魚種培育池施基肥 施基肥是為了使淡水白鯧池后就有充足的大型浮游動物作天然餌料,提高魚種的生長速度。施基肥的時間應控制在清塘后、魚種下池前5—7天為宜。在此期間還要看水溫和天氣。天氣晴暖、水溫高時,肥料分解和浮游生物生長繁殖快,時間可短。陰雨天水溫低時,會延緩肥料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時間可長些。通常可施用混合堆肥、畜禽糞等,施肥量比魚苗池略高。由于夏花的個體比魚苗大,水質可相應肥些,造明度可控制在30厘米左右。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