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魚類暴發性出血病又稱細菌性敗血癥,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及溫和氣單胞菌引起。筆者根據多年的經驗,對暴發性出血病發病的一些特點及防治方法作了總結,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暴發性出血病的癥狀
主要癥狀是魚體各器官組織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外表癥狀表現為病魚口腔、頭部、眼眶、鰓蓋表皮和鰭條基部充血,魚體兩側肌肉輕度充血,鰓淤血或蒼白,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魚體表各部位充血加劇,眼球突出,口腔頰部和下頜充血發紅,肛門紅腫。內部癥狀表現為腸道部分或全部充血發紅,呈空泡狀,很少有食物,腸或有輕度炎癥或積水,腹部脹大,內有淡黃色液體(少數病魚有凍膠狀物),體腔有腹水或多或少。肝組織易碎呈糊狀,或呈粉紅色水腫,有時脾臟淤血呈紫黑色,膽囊呈棕褐色,膽汁清淡。
二、暴發性出血病發病特點
1.感染譜廣,幾乎遍及所有家魚。該病主要危害鯽、鳊、鰱、鳙、鯉、草魚及鯪、鱖等二齡魚類,其發病率達到60%~100%。部分三齡魚及當年魚也有發病,同齡各種規格的個體也有發病,一般大規格個體先于小規格個體死亡,但一般發病魚的體長集中在7.5~15.4厘米,體重18.0~125.0克之間,死魚順序一般為:白鯽-鳊魚-白鰱或河鯽-鳙魚-鯉魚。
2.流行范圍廣,遍及全國。本病尤以養魚發達地區如湖南、湖北、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地極為流行,對養魚生產造成極大損失。
3.流行季節長,為4~11月,南方省份也有在二月份出現病癥,發病水溫為20~37℃,尤以25~30℃發病率最高,6~9月為發病高峰期。
4.死亡率高,可達80%以上,一般都可達50%以上,甚至100%。
三、暴發性出血病的發病類型
根據各地調查,并按病情發展緩急程度、病程長短等特點,大致可將發病類型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
急性發病魚池:發病急速,來勢兇猛,死亡嚴重,常在發病1~2天后,即暴發大批死亡,約經一周左右,池中白鯽、鳊魚多已死亡,高峰下降,兩天后停止,表現為毀滅性的打擊。該種類型多發生在白鯽放養密度較大,投餌較多、水質過肥或“老化”,池水透明度較小的池塘中。
慢性發病池:病情發展比較緩慢,發病死亡一般每天2~3尾、3~5尾不等,沒有明顯的死亡高峰期,但發病時間長,累計死亡量也很可觀。
亞急性發病池:此種類型發病池塘介于以上兩者之間,發病時間也較長,無明顯的死亡高峰,時多時少,不夠穩定;
四、暴發性出血病發病的生態及環境因素
經調查發病池都有以下的共同點:
1.發病池多數是老魚池。因這類池塘已多年不清塘,塘底淤泥普遍增厚,容易導致病原滋生,魚類缺氧。
2.較多的魚池年初放養時,魚種未經消毒,漁民預防魚病意識薄弱,對“以防為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3.食物較臟,魚類吃剩的殘渣未及時清除,食場不消毒。飼養管理不善,飼料不新鮮,投飼量忽多忽少。
4.水質:目前魚池放養密度高,施肥量也多,且投放大量未經發酵的有機物如禽畜糞肥等,造成相當部分發病魚池水質惡化,又不及時采取換水增氧,促進病原體滋生,引起魚類大批死亡。
5.氣候:氣候變化異常,可能引起水質突然改變,影響魚體健康,也可能是導致魚類發病原因之一。
6.寄生蟲:該病發生前,相當部分池塘有錨頭鳋、中華鳋病的流行,雖經治療好轉,但這可能成為疾病突然暴發的誘因之一。
7.很多魚池本來死亡不多,動網后就發生大批死亡,因此,動網擦傷魚體是加劇病情惡化的因素。
五、暴發性出血病的主要控制技術
1.魚種入池前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過深時應及時清除,生產上常用且效果較好的為生石灰,它化水后,產生強堿(氫氧化鈣),具有破壞細胞組織的強殺作用,能殺死野雜魚、蝌蚪、水生昆蟲、錐實螺、螞蝗、病菌、寄生蟲及其卵。
2.生產實踐證明,即使健康的魚也難免帶有病原體,因此清塘消毒過的池塘,若放養不經消毒處理的魚,仍會把病原帶入池塘。在魚體消毒前應認真做好病原的檢查,按病原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藥物進行魚體消毒,一般采用藥浴法,用2%氯化鈉藥浴5分鐘或用二氧化氯0.5克/立方米水體藥浴10~20分鐘或用10克/立方米水體漂白粉加8克/立方米水體硫酸銅藥浴10~20分鐘,可殺滅細菌和寄生蟲。
3.每隔10~15天全池潑灑二氯海因或溴氯海因0.2~0.3克/立方米水體一次。
4.環境改良方面,經常全池潑灑EM原露300~500毫升/畝、益水寧或保水寧500~800克/畝,以改善池塘水質,消除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凈化水質。
5.每10~15天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復方恩諾沙星1.5~2克或強力克菌寧0.5克,內服2~3天,可有效預防出血病的發生。
6.發病魚池必須進行內外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首先進行水環境消毒,用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全池潑灑,使池中藥物濃度為0.4~0.5克/立方米水體,或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3~0.4克/立方米水體,病重時可隔日再使用一次,消毒后隔二天全池再潑灑一次有益微生物制劑,有利于保持有益菌的優勢,控制有害菌的生長。外用同時于每千克飼料中添加三黃粉5~6克或強力克菌寧0.5克制成藥餌,每天投喂一次,連續4~5天為一療程,若病重可延長服藥期,直到康復。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