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隨著大黃魚養殖規模的逐年擴大和養殖數量逐年增加,大黃魚的價格也逐年下降,過去那種不計成本,怎么養都能賺錢的時代已不存在了。養殖戶應從減少死亡率,提高飼料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降低養殖成本,否則將是高投入低產出,甚至虧本。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60%~70%。因此,從提高飼料利用率方面來降低成本尤為重要。筆者經過了解,總結了以下幾點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方法:
一、選擇有利的養殖海區
大黃魚為暖溫性近岸魚類,適宜鹽度范圍17‰~28‰之間,對水的溶氧量要求在5.0毫克/升以上,pH值以8.0為宜;達不到這些要求,大黃魚食欲大大降低,所投飼料就會浪費。因此,新養殖戶應盡可能選擇在流向平直而穩定的海區養殖大黃魚,流速從1米/秒左右,水深5米以上,網箱底距離海底以最低潮位計仍有1.5米以上,表層水溫在8℃~29℃之間,鹽度在13‰~32‰之間,透明度1米左右,另外大黃魚對聲響反應十分敏感,震動聲,撞擊聲,走動聲都可使其受驚而停止攝食,因此養殖區應離航道較遠。
二、選擇質優價平的飼料
海區上不僅冰鮮魚餌料種類多,配合飼料更是品牌繁多,質量、檔次各異,促銷手段五花八門,一些養殖戶被低價所迷感,選購一些變質小雜魚餌料或未考慮不同飼養階段對飼料營養、粒徑大小的不同要求而盲目購買,甚至有用禽畜飼料或草食性魚類飼料喂大黃魚,如用地瓜米飼喂大黃魚,造成大黃魚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發病率、死亡率高,高成本低效益。因此養殖戶一定要精心選購質優價平的飼料,優質的飼料既能全面保證大黃魚的營養需要,又能提高大黃魚的抗病能力。選購配合飼料時,要求生產該品飼料的廠家要講信譽重質量,飼料營養指標、粒徑大小要符合所飼魚的要求,飼料的餌料系數低價格合理。在大量購買某品牌飼料之前,應先購買少量飼料,以半個月為限測試該飼料效果,若效果不錯繼續購買,若不好及時更換品牌。配合飼料購買應以一個月內吃完為限。選購冰鮮魚餌料應為新鮮不變質的冰鮮魚,用鳀魚等飼喂大黃魚的效果不錯,在價格合理的條件下,盡量購買新鮮的鳀魚飼喂大黃魚。
三、投喂方法要得當
飼料效率的高低與投喂量是否適量,方法是否得當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養殖戶不重視投喂技術,投喂量與投喂次數把握不準,往往造大量的飼料浪費。為提高飼料效率,須掌握以下幾點:①投餌前用手在網箱中劃動水面,形成條件反射,使魚群上浮攝食;②魚群集中后快速投飼,至魚群吃飽,散開或下沉為止;③為照顧體弱的大黃魚也能吃到食料,撒料面積要盡量廣大,最后在網箱四周補投少量飼料;④根據天氣、潮水、水色、魚群活動情況定時定點定量投喂。
四、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三分養七分管,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飼料效率的高低。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在5月~10月大黃魚生長旺季要切實加強管理:①使用多種規格網目的網箱,對大小不均勻的個體定期篩選分養,促使均勻生長;②加強巡邏、檢查,防止逃魚事故。及時撈掉病魚、死魚、防止魚病傳染;③及時更換、清洗網箱,保持網箱清潔,水體交換自如暢通;④大網箱比小網箱更有利攝食生長,能用大網箱要盡量用大網箱。
五、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魚病也是影響飼料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網箱養殖放養密度大,一旦魚體發病,交叉感染傳播速度快,病情難以控制,易造成批量死亡。防重于治,預防尤為重要。因此平時要做好消毒工作,發現病魚及時治療。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