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當池塘的水溫降低到8℃以下時魚類便進入了越冬期,在越冬期內魚類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活動量明顯減少,新陳代謝水平降低,生長速度減緩。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魚類進入了越冬期而放松對其的管理。由于越冬期內魚類已停止攝食,抗病力明顯下降,因此,認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培肥水質。越冬前每667平方米施發酵好的牛糞100-150公斤用來培肥水質,這樣做有利于冬季池塘水溫的提高。
2.加深池水。在池塘水面結冰前要將池塘的水位加深到最佳深度,并檢查進、排水渠道是否暢通。
3.盡量縮短池塘水體的冰封期。池塘水面冰封前要根據水源水溫和池塘水溫的高低來確定進、排水與否,盡量保證池塘水體有較高的水溫,推遲池塘水面結冰的時間。開春后要勤加水、勤排水,盡量提前排出水溫較低的“冰化水”、加入水溫較高的新鮮水來提高池塘的水溫,促使池塘中的魚類盡早開食。
4.破冰增氧。在池塘水面冰封時要打冰眼,并在冰眼中插上用稻草、玉米秸扎成束的把子,以便于通氣增氧。每667平方米的水面可以打2~4個冰眼,冰眼處可以投放少量的豆餅、菜子餅等精飼料,供水溫升高時魚類攝食。
5.及時掃雪。下雪后要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以保證太陽光能夠順利地進入水體,增強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間接地增加池塘水體的溶氧量。
6.保持池塘合適的水位。當池塘水位下降的幅度過大、池水過淺時,容易出現水溫驟降的現象。因此,要及時補注新水,一方面能保證池塘水體有適宜的水位和水溫;另一方面能起到改善水質、增加水體溶氧的作用。加水時必須注意不要形成雙層水乃至多層水,造成冰下池水嚴重缺氧,引起魚類缺氧窒息。
7.經常監測水質指標的變化。每隔10天左右測定一次水體的溶氧量,做到心中有數。當溶氧量降低時應及時采取增氧措施,如灌注新水、增加破冰面積等。平時可以通過觀察池邊有無魚蝦游動、水色是否渾濁變污、水體有無異味等方法來判斷池塘水體的水質狀況。若水質變壞,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來改善水質狀況。
8.加強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的變化。嚴禁在池塘冰層上溜冰,保證周圍環境安定,冰面上有污物時要及時清理。
9.擇時放種。魚種放養應選擇在氣溫較高的晴天中午進行,盡量避開風雪天氣,并做好魚種放養的消毒工作。
10.適時恢復飼料投喂。氣溫回升后應及時恢復飼料投喂,爭取“早開食、早恢復體質、早恢復生長”。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