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來自福建東山的50多萬粒鮑魚苗在青島某開發區一漁民家的鮑魚池內“安營扎寨”,進行為期3至4個月的“度假”。今年夏天,共有來自福建的近千萬粒鮑魚在青島“避暑”。漁業專家稱,“南鮑北養”和“北鮑南養”的養殖方式,既提高了鮑魚的成活率,也有利于節約企業成本。
據了解,鮑魚對養殖海域的水溫要求很高,其適宜生長水溫為20℃左右。一到夏季,引入南方的黑鮑、皺紋盤鮑等北方品種會因水溫太高大量死亡,而此時青島等北方海域的水溫比較適合鮑魚生長。近幾年,每到夏季到來,福建的許多養殖戶便將鮑魚苗和接近成品的鮑魚送到山東等地養殖,到當年的11月再將鮑魚接回。據業內人士估算,今年夏天,至少有千萬粒南方鮑魚在青島“度假”。“今年冬天,我們也要把鮑魚送到福建過冬!”青島金瀛海洋科技公司負責人茍經理向筆者透露,雖然青島的鮑魚養殖在全國處于前列,但也面臨著鮑魚越冬難題。
將鮑魚千里迢迢送到另一個地方養殖,還能有啥賺頭?福建東山的養殖戶林先生介紹,把鮑魚及時送到北方,死亡率會大大降低,扣除運費和相關支出,還是大有賺頭。青島金瀛海洋科技公司茍經理算了筆賬:每年冬季,公司為海水加熱幫鮑魚過冬的費用達上百萬元,如果運到南方養殖,運費和海域租賃費只需20萬至30萬元,僅此一項就節省不少錢。
對此,青島市漁業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張修峰說,“北鮑南養”和“南鮑北養”的養殖方式有一定科學道理。冬季將鮑魚送到南方養殖,可提高成品鮑魚的產量,還省去了“過冬費”。另一位專家則稱,外地鮑魚來青島“消夏”,也增加了青島的漁業收入。
鮑魚運輸采用干運和濕運兩種方法,一般短程、短時采用干運法,而遠程、長程則采用濕用法;運輸通常采用塑料板做為鮑魚附著基,放置洗凈消毒的硬質容器中,對運輸的鮑要經選擇暫養,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鮑魚運輸計劃和安排要周密。干運法鮑密度要合理,不相互擠壓,保證高濕度、低溫度,定時淋水,防止日光直射和雨淋,放在通風陰涼處,定時運到目的地。濕運法機泵要保證正常運轉,要有充足的海水,密度疏,不重疊,水流量大,溫差小,并及時涉及除糞便雜物,若運輸時間過長,要投少量餌料。
經運輸的鮑魚,待到達目的地,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暫養,使其恢復活力方可拔離分養,對傷鮑可采用降低水溫。紫外線殺菌或藥物等方法處理。
養殖幼鮑必須投餌,且餌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鮑魚的生長速度。一般3毫米左右鮑魚尚不能攝食大型藻類,主要依靠附著性硅藻為食料,此時不用投餌;長至5-6毫米以后,就開始兼吃細嫩的滸苔等藻類。隨著個體的生長,轉為以大型海藻為主。
自然海區及養殖投餌次數及數量視季節而定,夏季水溫高,海藻易腐爛,葉狀體腐敗沉于底部,水中氨態氮增加,溶氧減少,易引起培養環境惡化,影響鮑魚的正常活動,故此時每2-3天投餌一次,投的量要少些,以能吃完為準。秋季是鮑魚生長較快的季節,需投喂足夠的新鮮餌料,每4-5天投喂一次。冬季水溫低,鮑魚的攝食量少,新鮮藻類浸泡在水中7-8天不致腐爛,因此冬季每8-10天投餌一次即可。注意每次投餌應在清除餌料殘渣和鮑的排泄物以及更換新鮮海水后進行。
鮑魚喜干幼嫩海藻,在無新鮮海藻的情況下,可利用干藻浸泡后作為餌料投喂,且藻類喂養以混合效果為好,在藻類中裙帶菜,鵝腸菜、海帶、馬尾菜等是鮑魚比較喜食的海藻,餌料效果好,生長速度快。當地資源比較豐富的紫菜,試驗結果表明不太理想,對鮑魚的消化有很大影響。
鮑魚養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使用時應考慮其含有動物蛋白,在水中浸泡易腐爛,故在掌握考餌時間上相應縮短。
工廠化養殖鮑魚或坑道養殖鮑魚其投餌與上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工廠化養殖或坑道水溫和室溫相對恒定,故在投餌時間上有所區別。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