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流水養魚是在人工控制的水體中,進行集約化高密度的強化養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長快、產量高、效益高、商品率高等優點。流水養魚一般比常規養魚增產40%左右,是全國推廣的一項新興養殖技術。流水養魚發展前途大,一是因為我國有眾多的水庫、河流、山溪等水資源,只要創造條件都可進行流水養魚;二是流水養魚魚池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農田,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費水資源。
一、流水池址選擇。流水養魚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水位穩定、水溫適宜、5—10月間水溫在15—30℃之間。要求陽光充足、溶氧高、飼料和魚種供應方便。魚池最好能選建在有自然落差,而又可引用水庫、灌渠可流、水溪水量自流化的附近,或選建在無污染,長年不斷的山泉水系旁,或選建在電廠附近,可利用廢熱水流水。能利用這些流水養魚,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池形與面積。流水養魚池最好圓形、橢圓形或扇子形。方形池養殖效益欠佳,因池中流水難以到達死角部分。池壁用磚或石塊砌成。用水泥抹光表面,池底用混凝土整平,池埂結實。進水口和出水口處都砌成一個斜坡,引導水流沖向底層,翻動整個池水,保證池底水流交換和順利排污。魚池面積有自流化水源的以40—100平方米為宜,需動力提水作水源的以20—40平方米為宜。魚池進、排水口要安裝好攔魚設施,網目視魚種規格大小而定,排水口和排污口應分開設計。
三、魚種放養。流水養魚,有利于促進水體交換、增加水
中溶氧、增強魚類的新陳代謝和消化吸收的功能。適當增加放養量,還可提高水體產出率。流水養魚的品種,一般以草魚、鯉、羅非魚等吃食性魚類為主。草魚池,可混養10%的鯉或鳊。草魚種養規格要大,尾重150—400克,每平方米放養5—10尾,鯉魚池魚種放養規格整齊而且大,尾重100—150克,一般每平方米放養25—35尾,魚種增重8—10倍。羅非魚抗病力強,養殖周期短,放養時尾重30克左右的羅非魚,經過40天飼養,可獲得100克左右的商品魚。羅非魚因與其他魚類起捕時間不一最好單養。
四、飼養管理。
1、水量調控。在天然水體中,表層水具有較高的溶氧和水溫,應盡量引用表層流水。流水養魚量要大,流速宜小。流速過大,不僅增加了魚的體力消耗,也會給投飼帶來困難。
2、飼料投喂。草魚池,主要投喂青飼料,如水草、陸草、南瓜葉、豆葉等,適當補充精飼料,鯉魚池:主要投喂精飼料,如大麥、配合飼料、流水養魚多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飼料系數一般在2左右。魚種下池最初幾天,日投喂按魚體重3%計投,隨著魚的生長,逐漸增至5%—7%,白天每2小時投喂1次。
3、魚病防治。魚種下地前,魚他要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120克撒遍全池。魚種放入前,用3%食鹽溶液浸種5分鐘,草魚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
4、定期排污。采取每兩日1次或每日1次。并要勤巡池、勤檢查欄魚設施,勤觀察魚吃食及生長情況。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