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寶石鱸又稱澳洲寶石鱸,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新近開發的淡水名貴養殖魚類。我國于2001年夏初由青島現代農業開發中心自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引進了寶石鱸苗種,經8個月的試養,大都達到500克/尾的商品規格。實踐證明,寶石鱸具有較強的可養優勢,適合在我國養殖,是當前養殖前景看好的一尾淡水魚優良品種。為滿足國內水產養殖者的需要,現將寶石鱸養殖技術扼要介紹如下:
(一)寶石鱸的基本特點 寶石鱸屬鱸形目鱸科,學名高體革鱸。據文獻記載澳洲鱸科有22種,寶石鱸為其中之一,是一種淡水性魚類。由于其具有食性雜、也可投飼人工顆粒飼料,生長快、抗病強、運輸成活率高等優點,在其原產地人工養殖具有一定的規模。
寶石鱸體呈紡綞形,體側有1—2個黑色發亮的橢圓形斑塊及零星散布的小斑塊,尤如鑲嵌了美麗的寶石,十分誘人,頭小,口端位,口裂小,上下頜長有節齒,頭后部漸拱起,腹部渾圓。體上部青藍色,腹部色淡。體表被櫛鱗,排列密實。后鰓蓋骨邊緣有3枚明顯的棘刺。側線明顯,沿體中偏上向后延伸較平直。
寶石鱸的消化系統的特點是胃較大,腸管盤曲,其長為體長的3—4倍。雜食性,在天然水域中多以小型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及幼蟲為餌,也可取食藻類及有機碎屑。其鰾為二室,呼吸循環、排泄、生殖等均無異常。肌肉豐厚肌間刺少。
寶石鱸喜棲于水的中層偏上,有集群搶食的習性。在水溫10—38℃的范圍內皆可存活,但以21—28℃為其最佳生長溫度。要求水體溶氧2.5毫克/升以上,pH值 5.5—8.5。只要餌料充足,生長快速。其越冬要求與羅非魚、革胡子鯰以及淡水白鯧有許多相似之處,凡能適合羅非魚越冬的場所,基本適用于寶石鱸越冬。寶石鱸既可土池養殖,也可網箱養殖,更適合于工廠化集約養殖。對飼料蛋白含量的要求不低于35%即可。
寶石鱸產卵水溫要求23℃,可以人控注射激素催產,苗種培育在池塘或水泥池中均可達到滿意的效果,但應特別注意水溫及溶氧的滿足及控制。
(二)寶石鱸的養殖技術要點 無論池塘養還是工廠集約化養或是網箱養殖,均應選購規格齊、體質健壯的魚種,放養前嚴格消毒。苗種培育池一般要求面積 300—700平方米,水深0.5—1米。放苗前7—10天施肥,培育餌料生物。放養密度一般0.067公頃5萬—7萬尾。在適合的飼養條件下,經15—20天魚苗可達3.3厘米。進行成魚養殖時,當年魚種,放養密度可控制在0.067公頃3 000—4000尾,隔年魚種放養密度為0.067公頃 2000尾。若是水庫網箱養殖可參照網養建鯉的措施。若是工廠化集約式養殖,可參照羅非魚的模式。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天可利用工廠、電廠的余熱進行保種、養殖,也可培養大規格魚種。在水庫水溫達21℃時投放100克/尾的魚種人箱,定時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經4個月的飼養可達商品規格,有的地區水庫水溫回升較遲,將大規格魚種人箱養至要求水溫的低限,再轉人工廠化養殖,至元旦春節同樣可達商品規格。工廠集約化養殖,可達50—80公斤/平方米,飼料系數在1.5左右。
(三)寶石鱸的養殖前景 寶石鱸肉質細嫩,口感爽滑甘美,營養豐富,無腥味,少肌間刺,魚肉覆蓋率達 52%以上,含蛋白質18.9%以上。寶石鱸宜去皮削片制做生魚片和魚排。活鮮魚宜清蒸或油潑,是老少皆宜的健康美味保健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具有生長快、抗病力強、養殖周期短、換肉率高,適合于集約化養殖,產量高、經濟效益好、苗種來源方便,飼料源好解決。一旦為養殖業選中,創造的效益是可觀的。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