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球孢蟲病是由鰓絲球孢蟲引起的魚病,旋縫蟲病是由鰱旋縫蟲引起的魚病。鰓絲球孢蟲的孢子球形,外殼包圍著一層薄膜,表面有10-12條條飾,縫脊直,兩個梨形極囊在縫脊兩側,無嗜碘泡。鰓絲球孢蟲在鳙、鯉、金魚等的鰓或體表寄生,在金魚體表形成像芝麻大小的白色點狀胞囊,但在鳙、鯉、金魚等的鰓或體表寄生,在金魚體表形成像芝麻大小的白色點狀胞囊,但在鳙、鯉魚的鰓絲上不形成胞囊,呈擴散狀分布。鰓絲受蟲體侵襲,影響其呼吸功能,導致死亡。鰱旋縫蟲孢子圓形,縫脊粗而明顯,呈波浪形彎曲,兩個梨形極囊呈"八"字形排列于孢子前端。有明顯的嗜碘泡,在2齡白鰱肌肉里形成米粒狀淡黃色胞囊。
球孢蟲病主要侵襲草、青、鰱、鳙、鯉、鯽、金魚等幼魚、魚種的體表或鰓上,嚴重時影響呼吸,引起死亡,以南方各省魚苗魚種飼養階段發病率較普遍。旋縫蟲病主要發生于2齡白鰱中,在白鰱肌肉中形成米粒狀胞囊,魚體瘦弱,嚴重的逐漸死亡。江蘇、浙江等地6-8月甚為流行。
可借助顯微鏡檢查胞囊中的孢子,加以確診。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淤泥中的孢子;
2、用4%碘液拌餌喂魚;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錳酸鉀,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魚20-30分鐘。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