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從集美大學獲悉,該校水產學院常建波教授主持的“鲆類病害防治和免疫活性配合飼料的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由福建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這意味著我國鲆類營養、飼料研究滯后于養殖發展的狀況和主要依靠從日本、韓國和歐洲進口的現狀將得到改變。
據介紹,該項目成功地研制出鲆類育苗、養殖專用環保型、具生物活性和免疫效果的高效防病促長配合飼料系列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在育苗的應用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還開創了生物活性免疫環保型配合飼料(特別是微顆粒飼料)的先河,填補了國內外在該研究方向的空白。近年來,該項目課題組采用了邊試驗研究邊推廣應用的方法,在短短3年內完成了產業化,先后在福建、山東、遼寧、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沿海省市數百個水產育苗場、養殖場得到了生產性應用,大幅度提高了鲆鰈類乃至海水魚類養殖的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可達1.5億元。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