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網箱養殖黃鱔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管理方便的養殖方式。近年來,我縣及周邊地區發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在養殖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致使養殖者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為進一步發展黃鱔網箱養殖,筆者結合本縣的實踐,談談網箱養殖黃鱔注意的問題,概括地說應該把好“六關”。
1 選池關
黃鱔生性喜溫、避風、避光、怕驚,故網箱養殖黃鱔應選擇向陽、避風、水源方便、外界干擾少的池塘。面積667-1000 m2,水深1.5m左右,水位相對穩定。鱔種放養前池塘需用生石灰100-120 kg/667m2 作一次徹底清塘消毒。
2 網箱規格和插放關
網箱面積20~30m3,網箱用聚乙烯網布制作,長方形六面箱體,箱高1.2m,長、寬視池塘而定。網箱設置在池塘中央,四角用竹子固定, 四邊用毛竹扎架,毛竹與四角竹子結活絡節,做到水漲網箱能升,水降能下。 網箱沉水深度0.8m,網箱上邊緣離水面0.4m,以防黃鱔外逃,并做好日常管理的浮橋。網箱總面積以不超過池塘面積的50%為宜。在鱔種放養前1周,先將網箱投放入水,讓網箱附著一些藻類, 以避免鱔體與網片摩擦造成損傷,同時箱體內放養好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蓋面積為80%~95%。
3 鱔種關
目前,黃鱔種苗來自捕捉的野生苗,以籠捕為好。如從市場選購,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凡電捕、釣捕及肛門淡紅色患有腸炎病的鱔種應剔除。選種時,觀察鱔種體色,一般黃色最好,即背側呈深黃色并帶有黑褐色斑的鱔苗,青色鱔次之,灰色鱔不宜作鱔種。
放養時間:上半年在4~5月,溫度20-25℃最適宜,溫度超過30℃放養,影響鱔種成活率,鱔種規格以每kg5~10尾為宜。下半年宜放養當年繁殖的鱔苗培育鱔種為好。放養時必須大小分箱,同一網箱要求大小均勻,每只網箱一次性放養,放養密度每m 2-4kg。
4 馴飼投飼關
初放入網箱的鱔種必須經過一段馴飼過程。馴飼方法是:鱔種放養 3d內先不投飼,待黃鱔行動正常后,在晚上開始引食。引食飼料選擇黃鱔最喜歡的蚯蚓、小雜魚、河蚌等,以后每天逐漸提前投飼時間,直到正常攝食。日常投飼以新鮮小雜魚為主,其次是蚯蚓、蠶蛹、蚌肉、蝌蚪、熟豬血、動物內臟、豆餅等,每天2次,以早上6-7點,下午17-18點為宜。開始按鱔體重的2%-3%計算投飼量,以后逐步增加到6%。投喂方式以逐漸投喂效果好。市場購得的新鮮小雜魚及其它飼料,在投喂前須洗凈,用30-50g/L 的食鹽水浸泡10-20min。
5 日常管理關
網箱養殖黃鱔的水體要有一定肥度,透明度控制在15-20cm之間。水色過清影響黃鱔生長。為改善水質,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應適時套養鯽、鰱、鳙、草魚等,套養鯽魚同時還可清除黃鱔的敵害。平時勤觀察,定期檢查一下箱底,發現死鱔要及時撈除,一旦出現網箱破裂和黃鱔發病,立即進行修理和治療。
6 防病關
放養前鱔體要用30-50g/L 的食鹽溶液浸洗10-20 min。平時在水質惡化時用漂白粉全池潑灑。黃鱔的常見病有
腸炎病 該病由黃鱔吃腐敗變質飼料或吃食過飽所引起的身體變烏發青,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突出體外。防治方法:每kg黃鱔用大蒜50g、食鹽50g,分別搗爛飼料連喂3-5d。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