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冬前強化培育魚種,對于促進魚種增膘保肥,增強魚種體質,促使魚種安全越冬,提高魚種的越冬成活率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
一、改良魚種生活的水體環境
魚種經數月的養殖,到冬前時原水體水質已趨于老化,溶氧降低,餌料生物減少,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質增多,不利于魚種生長,因此,改良魚種生活的水體環境至關重要。1、換注新水,將原池水排出一半左右,再加注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優質水,使水體環境得到改善。2、培肥水質。每畝水面追施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糞肥200千克,或施用尿素2千克,過磷酸鈣4千克以培肥水質,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3、水體消毒。畝用生石灰15千克或溴氯海因200克,化水后全池遍灑。
二、適當調整,搭配魚種規格
同池魚種規格應均勻一致,防止以大壓小,抑制小規格魚種的生長。不同品種的魚種要科學搭配,以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如以草魚種為培養對象時,可搭配30%的鰱、鳙魚種,以鰱、鳙等肥水性魚為培養對象時,則可配養30%的草魚,團頭魴等吃食性魚種。若以吃食性魚為主培對象,一般同池內以一個品種為主,不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養品種,以免相互影響。鰱、鳙魚的放種比例一般以5:1為宜。如果鳙魚規格較小,比例還要減少,否則對鳙魚生長不利,魚種放養密度應根據水面大小、水深、魚種種類,魚種規格及餌料供應情況等因素而定,一般水深1.5米的池塘,每畝可放規格為13厘米的魚種2500尾左右。
三、強化投餌,保證營養充足
冬前強化培育,在投喂餌料時應以精餌料為主,如豆餅、菜籽餅、麥麩、玉米面等,有條件的,可使用魚種顆粒餌料,餌料的蛋白含量要符合魚種的要求,顆粒的大小要適口,以促使魚種長膘,根據魚種的攝食習性,應適當搭配補充餌料,如草魚、魴魚可投一些新鮮的菜葉等青餌料,青魚則要補投一些軋碎的螺蜆等貝類餌料,以滿足魚種對營養的均衡要求,精餌料的日投喂量以占魚種體重的2%-4%為宜,在魚種能吃食的情況下,應充足供應,以滿足魚種對營養的要求,促進增膘,一般情況下,只要水溫在6℃以上,就應堅持投喂,切忌過早停食。
四、加強管理,及時防病
投餌餌料要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四定”投喂措施,保證魚種攝食均勻,避免形成弱魚種群,平時要勤巡塘,及時撈出雜物及殘餌,保持池塘清潔,避免污染。備有增氧機的池塘,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豐富,無增氧設備也要備足“粒粒氧”等化學增氧劑,并適時施用確保溶氧充足,防病措施主要有水體消毒,投喂藥餌,食場消毒等。滅蟲可選用魚蝦殺蟲靈等生物殺蟲劑,每畝每米水深用15毫升化水均勻潑灑;藥餌可用大蒜、食鹽等添加制成,體育場消毒宜采用溴氯海因等殺菌藥物,用200克藥化水后均勻潑于食場及其周圍水域,以防殘餌繁衍病菌,污染水體引發病害。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