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問題
4月6日親魚產卵,4月9日完成孵化,在其后近一個月的魚苗培育中,魚苗規格不整齊,且規格偏小4月9日至5月1日,20余天的培育,魚苗規格在1—1.8cm之間,而且成活率不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問題有:
1、大口黑鱸親魚產卵時間較長
大口黑鱸為多次產卵型,一尾親魚產一次卵約需1—3天,即使同一尾親魚所產卵,其孵化出苗的時間也相差1—3天。先孵出的魚苗早開口,無疑占有競爭優勢,在以后的培育中,兩極分化逐漸加大,直到達到大小相殘的程度,影響了成活率。
2、餌料供應不足
大口黑鱸魚苗剛孵出時腹部有粘性物質附著于水底安全發育,三天后上浮開口攝食,開口餌料為輪蟲和甲殼類無節幼體。但是,由于大中黑鱸卵小于家魚,卵黃較少,孵出的仔魚遠比家魚仔魚瘦小,因此其以輪蟲為主食的時間要比家魚苗長,適合于家魚苗的3—5天輪蟲高峰期,對大口黑鱸苗遠遠不夠。輪蟲高峰期后1—2天,我們將餌料池大量繁殖的枝角類(主要為紅蟲蚤狀幼體)和幾尾魚苗放在透明容器中,觀察其攝食,發現由于紅蟲個體較大,魚苗攝食很費力,而且大多數不能為魚苗攝食,僅有很小一部分小個體被魚苗攝食。而且攝食過程消耗了魚苗體力,不利于生長,加大了規格差異。而后期應投喂枝角類和橈足類時,也因錯過了“高峰”,造成餌料不足。
3、水溫
4月25日前氣溫己升至28—29℃,然而25日降雨以后,天氣異常,降溫低至12℃左右,水溫僅有18℃左右,低于最適生長水溫20—25℃,低溫持續至5月上旬,影響了魚苗生長。
4 、敵害生物
在撈取餌料生物時混雜了許多水蜈蚣進入魚苗池,危害魚苗。
另外,產卵池親魚未撈盡,親魚在饑餓狀態下吞食卵、苗,也造成了一部分損失。
二、解決的辦法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可采取以下辦法解決
1、影響大口黑鱸苗種成活率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相殘殺,大口黑鱸下塘苗育成夏花的期望最低損失率為20%,因此,當個體大小不均時,必須及時用魚篩將大小魚分開培育。
2、餌料不足造成的規格差異會嚴重影響成活率,必須要有充足適口的餌料。在魚苗開口階段,應有數量充足的輪蟲。對大口黑鱸來說,輪蟲高峰期過短,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長輪蟲高峰期(1)注水,注入新水可改善餌料池生態條件;(2)施肥,施入磷肥和氮肥,使水體呈0.9(N:P=20:5)mg/kg的濃度,或者施有機糞肥或豆漿,提高水體肥力,延長輪蟲高峰期;(3)放入“食水魚”,放13cm左右的鳙魚種,可濾食掉以輪蟲為食的大型枝角類、橈足類。(4)施用藥物,理論上,殺滅輪蟲食物競爭者的枝角類以及捕食者的大型枝角類、橈足類,以有機磷農藥(如敵百蟲)最為有效,但大口黑鱸對敵百蟲敏感,其安全濃度很低,僅為0.04 mg/kg,魚苗的安全濃度更低。雖然在餌料池施用不直接毒害魚苗,由于食物鏈具有富集作用,故應慎用。
3、即使用為延長輪蟲高峰期的工作,由于大口黑鱸苗太瘦小,在輪蟲高峰期后,枝角類餌料仍有可能過大。所以,應考慮分池培養餌料(比如兩個餌料池,由施基肥時間不同控制輪蟲高峰期的時間,使前一個池子輪蟲高峰期將過的時候,后一個池子剛進入輪蟲高峰期),這樣,后期攝食枝角類、橈足類階段餌料供應也有了保障。
4、還可用蛋黃投喂補充餌料。天氣降溫的影響可在顧及成本的因素下使用溫室大棚,使魚苗處于最佳生長溫度的水體之中。水蜈蚣可用人工捕捉,但既費力也不徹底,考慮到大口黑鱸苗的安全,盡量不要使用敵百蟲,可在餌料池施用煤油形成油膜,堵塞水蜈蚣的呼吸器官進行殺滅,也可用“興棉寶”(10一20ml/畝,1 m水深)殺滅。另外,產完卵的親魚應及時撈凈,以免吞食魚苗、卵。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