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防饑餓。在這個時期,魚攝食量最大,應精粗結合,增加投餌投飼。飼養草、鯽、羅非魚等吃食性魚類為主的魚塘,要投糠糟、麩皮、餅粕、豆渣等混合飼料及嫩草、植物莖葉等新鮮飼料。日投精料占池魚總量的12%。
2、防缺肥。在此期間魚需肥占全期應施肥的80%,應每隔5—7天,667平方米施充分發酵的人畜糞60—100公斤,施氮、磷化肥2—3公斤,保持水質肥而活爽。
3、防水溫過高。魚類的適宜水溫為23—29℃。夏日氣溫一般都在30度以上,當氣溫高達38度以上時,必須及時換水降溫,1米左右水層的魚塘,每天應換1/10量的新水。
4、防缺氧。夏天,魚耗氧量較大,加之大量肥料及有機質的分解,更易引起缺氧,安裝了增氧機的魚塘,要隨時開機;設有增氧設備的,也要按塘水10%的比例灌水后,還要輔以人工增氧。
5、防浮頭。由于天氣炎熱,氣壓降低,魚塘常出現魚集在水面呼吸,這就是“浮頭”。需要依據浮頭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因投餌量大引起的浮頭,要減少投餌或停止投餌;因氣候,水質引起的浮頭,應及時增氧和加注新水。667平方米用石灰6公斤或明礬2公斤,或食鹽20公斤溶解后潑灑,并撈凈水中雜物、殘草、浮沫等。
6、防“反水”。“反水”又叫“清水病”,多發生在陰雨時間過長的沙底靜水池塘。本來是一池肥水,往往一夜之間變得“清澈見底”,盡管大量施肥,池水仍然肥不起來,主要原因是魚塘內蚤類、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動物多,大量攝食浮游植物引起。預防反水的有效方法是:增投鳙魚、羅非魚,控制浮游動物數量,用晶體敵百蟲溶液潑灑,再結合施肥,池水很快變肥。
7、防水質老化。由于溫度高,魚類生長快,水質易由微堿性變成酸性,形成老化,嚴重影響天然餌料的繁殖,降低光合作用,抑制魚類生長。應每隔半月,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公斤,溶水后在全池均勻潑灑。
8、防病害。魚在生長旺季,也是魚病的多發季節,特別是腸炎、爛鰓、水霉等病,發生頻繁,每月用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使塘水呈1ppm的濃度。將韭菜、大蒜搗爛,適當加在青飼料中投喂。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15公斤,兌水潑灑。
9、防藻中毒。隨著水溫升高,藻類大量繁殖,影響光照和水質,到一定程度時,毒藻被魚類誤食,會造成死亡,必須及時用硫酸銅殺藻。
10、防逃跑。夏季臺風暴雨多,要把防逃工作貫穿日常管理的始終,及時提高網繩,加強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搶救。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