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二、魚苗、魚種培育
孵出后4~5d,魚苗口緣已具頜齒,能吃蛋黃、水蚤及碎魚肉末。待卵黃囊行將消失、仔魚能自由游泳和主動攝食,且魚體呈灰黑色時,此乃真正的水花魚苗。在暫養培苗池暫養期間,主要做到三個"保持":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水體交換情況;保持水質清新、水溫狀況穩定;保持魚苗不堆積,從第4d開始投喂熟蛋黃。
1.魚苗培育
(1)培苗池
培苗池最好是十幾至四十幾平方米、水深1.0~1.5m的水泥池,角位為圓角,底面稍有坡度,便于排水,當然池再大或小些也可用于培苗,但不利于規模化生產和工人操作。池深一邊的底部設排水閥(可根據需要調節水位),進水閥設于另一端池面以上(引入的水需經篩網過濾)。魚苗培育的用水量不大,但要求水源潔凈無污染,通常用水庫、溪河、湖泊等地表水為好,如用自來水、深井水,則須徹底暴氣后方可使用。最好配備增氧設備,魚塘肥水不宜作培苗水源。
(2)放養密度
好的培苗池培苗密度可達800尾/平方米(約1cm苗),一般培苗池培苗密度約100~400尾/。
(3)培苗管理
剛下池的水花魚苗可投喂用紗布過濾的熟蛋黃漿,每萬尾魚苗用蛋黃1~2個,也可投喂用40目篩布過濾而得到的細小水蚤。一個40平方米的培育池應一次性投喂水蚤約1.3kg,以后根據魚苗食用的具體情況適當補充,隨著魚苗的生長,可吃大一些的水蚤,從第7d起,可吃一些水蚯蚓(紅蟲),而且水蚤也不需經過濾。2cm的魚苗可以只喂水蚤。
剛下池時,水宜淺不宜深,一般以40cm為宜,魚苗1.5cm時,水可加深到60cm~80cm,魚苗2.5cm~3.0cm時,水深可加到1m。培苗期間應注意及時換水。一次性換水量不宜超過原池水的2/3。培苗水質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pH值為7.0~8.5,硬度約為8(德國度),氨氮在0.03mg/L左右。
由于長吻鮠十分怕光,故池水透明度不宜太大,可采取一些遮光措施,如遮光棚等(多在深水端)。由于不存在弱肉強食的現象,故不需進行多級分篩,加之長吻鮠魚苗價格較貴,魚苗階段不宜采用肥水下塘的粗養法。條件適宜,15d左右就能培育到3.3cm長。然后換池拉疏培育到5cm左右,再下大塘進行成魚養殖。
(4)注意事項
放苗前應先試水,即在放苗前打一桶底層水,放入幾尾長吻鮠魚苗,觀察2h左右(有時需半天),若無異常方可放苗入池。
注意魚苗運輸所帶之水應與池水水溫一致,溫差不能超過2℃。
魚苗下池前應用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
盡可能傍晚時分放苗,第二天上午加蓋遮陰,可避免魚苗患氣泡病。
放苗前應喂飽,做到飽食下池。
放苗操作時應小心輕放,雙腳滑行,避免踩死魚苗。
2.魚種培育
(1)轉食馴化
魚苗階段主要攝食活餌料,5cm后需轉食配合飼料或冰鮮魚。
轉食馴化宜在水泥池中進行,轉食之后則宜在1畝(1/15公頃)以上的土池中進行。
轉食馴化池中5cm規格的魚苗密度約100尾/。放入1~2d后就可投喂轉食用的人工配合飼料,先采取跟蹤投喂方法,再逐步過渡到定點投喂,最好設餌料臺。
(2)轉食飼料
可用魚粉、面粉加誘食劑配制而成,粗蛋白含量應達55%左右。誘食劑也可用絞爛的雜魚肉糜、蚯蚓或雞蛋等。用量是每500g干飼料加誘食劑100g~150g。用鰻料轉食效果也很好,也可用絞碎的冰鮮與鰻料混合投喂。日投餌4次左右,投餌量為魚種重的15%。約經8d的轉食馴養,可逐日降低誘食劑的用量,再經3d可投不加誘食劑的飼料。
(3)飼養管理
飼料應適口新鮮,不能霉變。傍晚可投多些(長吻鮠喜夜食),每隔一個月用土霉素或氯霉素混入飼料喂魚,預防腸炎和出血病。
注意水質,勤排污,飼料臺要經常曬。每個月要用生石灰潑灑一次(30ppm)。
長吻鮠喜底層活動,如發現水中層有大量魚群,且頭朝上、嘴巴不停地張合著,即是暗浮頭,應立即采取增氧等措施。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