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鱖魚又名桂花魚、季花魚等,是淡水魚類中的名貴魚類,肉質純白細嫩,味道鮮美可口。7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鱖魚人工繁殖的研究,現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和池塘養殖成魚技術。湖北、江蘇、廣東和湖南等省市養殖水平、規模效益要高一些。近兩年來,北京市密云水庫、官廳水庫庫區農戶開始網箱養殖,養殖主要品種有大眼鱖、翹嘴鱖、斑鱖等,其中以翹嘴鱖養殖最為普遍,養殖效果最好。
●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征
鱖魚體肥肉厚,高而側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傾斜,上頜骨延伸至眼后緣,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前部的小齒擴大成犬齒狀,眼上側位,前鰓蓋骨后緣具4~5枚棘,鰓蓋骨后部有2個平扁的棘,圓鱗細小,背鰭長,前部為棘,后部為分枝軟條,身體呈黃綠色,腹部黃白色,體兩側有大小不規則的褐色條紋和斑塊。
(二)生活習性
鱖魚廣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庫中,喜歡棲息于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的環境中。常鉆入洞穴石縫中或草叢內,夜間喜出來覓食,冬季潛入深水處。鱖魚為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喜食活餌料,常吞食超過自身長度的鰱魚、草魚、青魚、團頭魴、鳊、細鱗斜頜鲴等活魚苗。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其攝食對象有所不同。全長15厘米以下的鱖魚喜食蝦類及小型的魚等,25厘米以上則喜食較大型魚類鳊、鯉等,也喜食扁而細長的餐條魚。
(三)繁殖習性
鱖魚繁殖季節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魚兩年達性成熟,雄魚一年可達性成熟。成熟的親魚在江河、湖泊、水庫中都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環境中產卵,受精卵隨水漂流孵化。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