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進入深秋后,池塘水溫逐漸下降到16℃左右時,紅羅非魚就不能適應了。因此在第一次寒潮來臨之前,就應將親魚或魚種捕起進行越冬管理工作。
越冬前的準備 越冬池宜建于背風、向陽、水質較好,水源、電源都比較方便的地方,可用土池亦可用水泥池,其面積一般為40-60平方米,池水深2米以上,以長方形為宜,水泥池一端設進水口,另一端設排水口。越冬池放養前必須進行清理和消毒,新池要檢查有無漏水現象,池水PH值調至中性或微堿性。越冬的紅羅非魚親魚,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凍傷個體。其個體大小一般體重250克左右,魚種以規格6-10厘米個體成活率較高。進入越冬池前的紅羅非魚必須進行拉網鍛煉,盡量排空糞便,以免腐敗水質。此外,魚體要進行藥物消毒,殺滅病菌和寄生蟲。
越冬方法 1、溫泉水越冬法 在有溫泉的地方,根據水溫和流量大小,開挖相應的越冬池,水溫很高的泉水,需先流經一個蓄水池待冷卻到一定溫度后,再注入越冬池。越冬池要保持水深1米左右,進水量和排水量相近,以保持水溫恒定。2、暖房越冬 利用玻璃或塑料薄膜把越冬池密封保溫。越冬池面積一般在60-100平方米,水深1.5米,池上要搭一“人”字形棚,上蓋二層薄膜,與池邊連接成一密封的保溫罩。此方法一般在70平方米水面可放養40-50克的魚種100公斤左右。如果魚種規格小,魚種總量要相應減少。在冬季外界溫度很低時,薄膜外還需蓋一層草簾,或采取其他加溫措施,使越冬池水溫不低于16℃,若遇氣溫回升,應將部分薄膜揭開,使空氣流通,避免因缺氧而造成死魚。除了上述越冬方法外,還有利用工廠冷卻水越冬法、室內水泥池用電加溫越冬等方法。
越冬管理 1、水溫控制 一般控制在18-20℃為宜。水溫過高,魚的活動量增強,耗氧量大,水質易變,難以管理;水溫低,影響正常生長,造成魚體瘦弱,容易感染疾病,造成死亡。保持穩定水溫關鍵是掌握氣溫變化。進入嚴冬,特別是陰雨天,應注意加溫,不使水溫下降。早春氣溫回升,有光照的池,可利用太陽光加溫為主,結合使用其他輔助加溫設備。2、水質 越冬期間,因魚的密度大,水質應保持清新、嫩爽,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因此,要采取適當措施控制水質。一是合理投餌;二是及時清除污物殘餌;三是定期更換新水,最好是3-4天換一次,每次換水1/5-1/4;四是機械增氧。3、投餌 根據水溫、水質和魚的攝食、發育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總的要求是多次、適量、合理。靜水池一般每天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0.4%左右,越冬后期需加強培育,適量多投,每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溫流水池,每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重量的1.3%-3%。溫泉水在3月份以前為了防止親魚過早繁殖,每天投餌量為魚體重量的0.5%。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