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所謂老頭鰻,指的是那些經過一個養殖周期,及至幾個養殖周期的飼養,達不到100g以上商品規格的鰻。此類鰻各養殖場均有,出現率在2%-5%,養殖技術高,生產條件配套,出現率低些,反之,則高些。群眾對此類鰻稱為”雞肋”,養之無味,棄之可惜。
老頭鰻是否就一定養不大呢?不一定,我曾在廣東潮州蹌源鰻場,專門進行過一次培育試驗,效果很好,為老頭鰻的再培育找到了一些可靠易行的方法。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 基本條件
1.1 老頭鰻種來源
放養的老頭鰻種,一部分由外場購進,其余為本場搬池盤底所清出。這類鰻的主要特征有三:其一,體型各異,有頭大如蔥頭,體小如鼠尾,有的體長30多cm,體簿如紙;其二,體色大多一致,絕大多數為桔黃色,很象黃鱔,人們稱之為“黃鱔鰻”;其三,除少數體薄如紙、游動緩慢之外,其余均游動靈活,愛斗水,再攀登池壁,愛夜間覓食。
1.2 池塘及水源
池塘1口,面積324m2,池周為水泥磚結構,底為土質,鋪河沙25cm厚,稱為沙池,原為黑仔鰻種池,深12m,經常保水0.9~1m。水源為城郊輕度污染的河水和部分含鐵高而經曝氣處理的井水。
1.3 增氧設施、防治鰻病藥物及養殖工具均齊全。
2 鰻種放養及主要技術措施
鰻種于當年7月下旬放養,共11000條,重640kg,平均58.2 g /條。主要技術措施有以下幾點。
2.1 池塘 鰻體及用具進行嚴格消毒 鰻種放養前池塘用生石灰100kg,進行帶水消毒,2d后將水放掉,把池塘沖洗凈,注入新水80cm深,放養前1d,用晶體敵百蟲(95%)1g/m3 、痢特靈2g/m3 進行水體消毒。老頭鰻種放養時用痢特靈15~20g/m3, 浸泡1-2min,以殺滅有害細菌及寄生蟲。工具除規定專用之外,還堅持消毒后再用。
2.2 提供充足氧氣和新鮮水體
池塘安裝1.5、1.1kW 增氧機各1臺,常開 1臺,陰雨、悶熱天氣開2臺。每天上午更換水為30~40cm,水質過肥,天氣驟變,換水量依需要而定。
2.3 細心觀察攝食情況,及時提供適口飼料
鰻種投放后3d開始投飼,每天投放少量的黑仔鰻種飼料于食臺上引食。但幾天、十幾天過去了,未見鰻種來吃食。可是夜里每晚都能見到成群的鰻種沿池塘周邊游動覓食,也有分散游于池中間覓食。據解剖鏡檢,鰻的消化道均有水蚤、底棲昆蟲幼蟲等的殘骸,未發現人工飼料,經多次更換投飼地點,一直到第28d,才有少數游進食臺吃食。多次改變飼料硬度,由軟到硬,并延長吃食時間,由正常的20min左右延至2-3h,使更多的鰻有機會吃到飼料。由于措施得當,日投量也由初期的1kg 增至6kg,共兩個多月之久,已是到了11月底。以后鰻的吃食量才較快的增加,生長也趨于正常階段,鰻魚的體色也由桔黃色慢慢變為背青灰色,腹白色與正常鰻一樣。那些蔥頭鼠尾、體薄如紙的也長得圓滾滾。翌年2、3月,日投飼達12kg ,最多達20多kg。
2.4 發現病鰻立即檢查對癥下藥
鰻種放養后4d,就發現有頭朝上尾朝下到處亂游的鰻,那些體薄如紙的也到處翻滾游動,也有一些身體受傷部位已長水霉的病鰻,經鏡檢,病分兩類,以爛尾、生水霉的為一類,患鰻居線蟲病的為一類,先治爛尾病,用鰻凈0.5g/m3,下藥后3d就停止死鰻,6d后水霉也不見了。一個月后結合殺滅水蚤,兼治鰻居線蟲病,用晶體敵百蟲(95%)1g/m3,連下2次,隔天1次,水蚤大量被殺滅,鰻居線蟲病也沒有再發現。此類鰻在近9 個月的飼養期間,除爛尾病有兩次反復之外,未發現感染其它的病。
3 結果
經過近9個月的精心培育,共獲成鰻魚1200kg,為放養的1.88倍,凈增560kg,95%以上超過100g/條,試驗取得了成功。
4 討論
4.1 養殖結果表明,老頭鰻只要飼養方法得當,是可以養大的,只是前期生長緩慢,到正常攝食之后,生長才能正常。
4.2 培育老頭鰻的關鍵有兩點:一要耐心引食;二飼料要適口,初軟后硬,在未達到完全正常攝食之前,不能以常規投飼,要求半小時、1小時吃完,而是適當延長到2~3小時,力爭讓更多的鰻吃到飼料。
4.3 關于老頭鰻的成因,未作專門研究,本文僅從養殖歐鰻苗兩極分化出來的小苗,進行再培時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啟發,對老頭鰻成因進行推測。人工養殖的鰻魚,從小就過著群棲生活,搶食力強、生長快,當投下人工飼料后,立即就見到成群的鰻來吃食, 那些體強力壯的沖在前頭,飽食一餐、體弱、有病或搶食能力差的就在后頭,很少能吃到飼料或吃到一點點殘食,有的就在池中漫游覓食天然餌料以維持其生命,時間長了就慢慢形成懶食的習慣,從而導致生長緩慢,變成老頭鰻。本試驗正是根據這種推理而采取的養殖措施,盡量滿足其生活條件,以達到促進生長。
據此,對養鰻生產提出3點建議:
a)從鰻苗培育時就應做到及時分池,盡可能使鰻種生長一致;
b)在成鰻養殖階段,同池鰻種最好是同批、同規格放養;
c)鰻場每年要有計劃地進行鰻集中清理,將清出的老頭鰻集中起來,再進行專池培育。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