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 材料與方法
1.1 池塘條件:選擇中山大學校園南面魚類實驗場的6個池塘約8畝水面,水深1.2—1.5米,池塘為泥沙底質,水質清新,無污染。
1.2 池塘清理:年底試驗塘抽去部分淤泥,并用藥物清塘。使用茶粕清塘時,每畝水面水深1米時用量為30公斤,主要清除野雜魚和螺獅等。茶粕清塘后水質清爽,呈綠豆青色,并能起肥水作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使用生石灰清塘每畝每米水深用量為125公斤,潑灑全塘,可彌補茶粕的缺陷,殺死病原體、寄生蟲、細菌等,并改善池塘的pH值。清塘后10—15天藥物基本消失。為穩妥起見,藥物清塘后要進行“試水”方能放養!霸囁狈椒椋喝10尾小鳙魚或小草魚用蘿筐裝好放在池塘邊觀察24小時,魚活動正常,魚體色澤正常,便可安全放養魚種。
1.3 苗種來源和培育:苗種取自廣州市水產研究所8月底孵出的秋花,自己培育過冬,奧雜羅非魚的規格為3cm左右,畝放2萬尾。9月份的水溫較高,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0%,生長至10—20克后,投飼量為體重的7%,魚體重30克左右時占體重的5%,50克以上時投飼量為體重的4%。并要根據水溫、魚的攝食狀況等靈活掌握。11月以后氣溫、水溫下降,投飼率要降到2%以下。12月至翌年3月可停止投餌或投極少量的餌料。
2 成魚養殖
2.1 魚種放養:4月份當水溫上升至18℃以上時,開始進行放養。1997年4月12日放養奧雜羅非魚種1000尾/畝,規格為60克/尾。另外搭配放養鳙、鰱、白鯽等魚種(詳見表1)。1998年4月放養奧雜羅非魚1500尾/畝。規格為50克/尾。其他品種放養與1997年相同。
2.2 飼養管理:魚種放養后,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項管理措施:①水質管理:魚種放塘前要培育好水質,放養后水中溶氧不得低于2mg/L,到此極限時,必須開啟增氧機。本試驗塘各配備一臺0.75千瓦的增氧機,在5—9月期間,水溫較高,氣候悶熱時,晚上10點開機至天亮,水中溶氧保持在3—4.5mg/L。pH為7—7.8,氨氮1—2mg/L,透明度在30cm左右,適宜奧雜羅非魚的生長。②投飼:在生長季節,對奧雜羅非魚的投飼量一般為體重的4%,一天二次,分別在上午10—11:00,下午在2:30—3:30,保持奧雜羅非魚有八成食飽狀態,以便充分利用餌料資源。我們試驗的餌料系數為1.3—1.5。試驗餌料的粗蛋白含量為30%。③魚病防治: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類的攝食、活動狀況。在幼魚時期因密度過大出現過車輪蟲和斜管蟲,后期出現過腸炎和腹水,發現后,前者用硫酸銅0.5ppm和硫酸亞鐵0.2ppm,敵百蟲0.5ppm治愈;后者用磺胺嘧啶加痢特靈每公斤魚用0.1克+0.3克,3天后治愈。
3 試驗結果
奧雜羅非魚從1997年4月12日放養,至8月12日共120天,平均畝產682.8公斤,其中奧雜羅非魚產量占總產品89%。1998年奧雜羅非魚產量占總產的91%。試驗結果表明:奧雜羅非魚在靜水池塘中飼養120天,個體較大的可達0.75公斤以上(約占總數的30%),0.6公斤以上的個體占50%,0.5公斤以上的占20%。個體較其他魚類生長快、肉質鮮嫩,很受群眾歡迎,成為魚市場上的搶手貨。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