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鮭鱒魚類,由于其自身的品質和對生活環境的特殊要求,決定了它綠色、環保營養食品的性質,因此,在世界優質水產品養殖業中,鮭鱒魚類養殖是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對環境保護和自身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產品的養殖必須遵循安全有效而又經濟的原則,以最低環境消耗為代價,提倡生態和環保型養殖。開展鮭鱒魚類的健康養殖以及相關研究,是時代和人類健康的需要。健康養殖包括:良種選育、養殖魚類的營養與飼料、疾病防治以及養殖環境管理等多項內容和指標。
1、鮭鱒魚類的良種選育
人類在改造自然,建立美好家園的歷程中,對自然界產生了許多影響,生物界為了保持整體的平衡,各類生物需要協同發展,其種群結構也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異,有些優良性狀會衰退或消失。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保持優良性狀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經濟魚類,特別是鮭鱒魚類的養殖中,對其選育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總結,認為家系選育技術是最實際和有效的。鮭鱒魚類家系選育技術是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的,首先是美國學者道納爾遜對虹鱒魚進行數代的家系選育,成功地選育出優質虹鱒道氏品系,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挪威對大西洋鮭、芬蘭對虹鱒利用家系選育技術,分別成功地選育出優質大西洋鮭家系和JALO虹鱒家系,它們的每代生長速度均提高10%。我國對家系選育技術的研究和利用,主要在作物和家禽等方面,如水稻、雞等,在水產養殖業還沒有報道。家系選育技術是以數量遺傳學為基礎的,隨著數量遺傳學的普及和在經濟作物及動物選育方面的應用,各國所采用的評估系統及評估參數不同,美國、挪威、芬蘭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家系選育技術研究的熱點和趨勢包括三方面,其一是評估系統及評估值設定,其二是標記設備的數字化、微型化,其三是研究的手段逐漸向分子生物學滲透,如QTL的分子標記遺傳分析。
2、飼料營養及添加劑
2 1 提高飼料加工水平,調整飼料結構
上世紀八十年代,歐美等國通過采用替代部分蛋白質的方法,使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的比例得以下降,導致了更有效的能量利用和降低了蛋白質的消耗,減少了氨、氮的排放,保護了水環境。我國鮭鱒魚的飼料研究很少,飼料加工業相對落后,高能量飼料主要依賴進口。
2 2利用益生菌和免疫刺激劑促進健康養殖
遵循安全無殘留的原則,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和化學藥品,利用免疫刺激劑和益生菌提高魚體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促進代謝和生長。近年來,益生菌制劑和免疫刺激劑在世界水產養殖業中得到廣泛使用,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望成為未來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的一個新手段。由于鮭鱒魚類需流水養殖的特性,利用益生菌改善水質很難做到,而將益生菌作為飼料添加劑,對鮭鱒魚類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歐、美等一些國已經將免疫物質或免疫刺激劑通過浸泡、注射或添加的方式應用到鮭鱒魚類的養殖中。
2 2 1 益生菌及其作用
1989年Fuller明確提出益生菌的概念是:活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通過改善腸道內微生物的平衡而發揮作用。益生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機理為:進入消化道后,大量繁殖,并與消化道有益菌形成優勢菌群,抑制有害菌的增殖。這種作用是通過幾個途徑實現的:(1)分泌抑菌物質阻止病原菌生長,如乳酸菌通過分泌細菌素,過氧化氫、有機酸等物質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溶藻膠弧菌的去細胞上清液以冷凍干燥粉的形式添加飼料中,能夠有效抑制殺鮭氣單胞菌、鰻弧菌;(2)與病原體爭奪營養或附著位點,熒光假單胞菌Ah2通過分泌鐵載體與鰻弧菌爭奪游離鐵離子;(3)改變腸道pH值,乳酸菌產生的乳酸可以調節消化道酸堿平衡,從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補充營養,改善機體代謝,降低餌料系數,作為飼料添加劑的許多益生菌,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如光和細菌(PSB)富含蛋白質,含量高達65%,還含有許多維生素、鈣、磷和多種微量元素、輔酶Q,同時隨著它們在消化道的繁衍、代謝,產生動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維生素、膽堿等;益生菌還能產生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協助動物消化餌料,從而提高餌料轉化率。飼料添加劑中的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刺激劑,能有效提高干擾素和巨噬細胞的活力,通過產生非特異性因子激發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如把光和細菌拌入對蝦餌料,22天后發現PO,SOD,溶菌和抗菌活力分別比對照組高102 2%,22 1%,53 4%和14 0%,血細胞數目67 2%。改善魚品的商品性能。使用益生菌制劑,能夠減少抗生素和化學藥品的使用,改善養殖魚類的肉質和體色,提高其耐受力與應激力,以芽孢桿菌的復合制劑投喂班節對蝦,其肉質和體色得到改善,蝦體水分降低,粗蛋白含量升高。
2 2 2 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在魚類健康養殖中的應用
免疫刺激劑是指能增強魚類非特異性防御機制或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化學制劑、藥物、應激物。
2 2 2 1氨基酸螯合物
氨基酸螯合物具有一定的殺菌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對某些腸炎、皮膚病、貧血、減少胚胎早期死亡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實驗證明,大多數維生素對Cu2+Fe2+的氧化物的催化性都很敏感,如維生素C在有0 0002mol/L金屬離子存在時,其分解速度加快1000倍,因此,以螯合鹽的形式添加Cu2+Fe2+,可有效防止維生素的破壞。氨基酸微元素螯合物對促進魚類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具有明顯效果,是適合魚類營養需要的理想的營養性添加劑。李家成(1994)報道,以氨基酸微元素螯合物飼喂尼羅羅非魚,試驗組比無機鹽對照組日增重提高了35.5%,餌料利用率提高24.2%,成活率提高8.3%。
2 2 2 2寡聚糖
它是指2~10個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直鏈或支鏈的一類糖,起著警示腸道的作用,其作用機理:(1)選擇性促進有益菌的增殖。體外實驗表明,大多數寡聚糖可以作為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的碳源,而梭狀芽孢桿菌、真桿菌、大腸桿菌等有害菌對其不能利用或代謝利用率很低。
2 2 2 3維生素
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增加,它在皮膚完整和皮膚修復中起著關鍵作用。吞噬細胞是非特異性防御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通過一個叫做趨化學的過程被吸引到感染和發炎的部位,一旦吞噬細胞識別出細菌之類的外來顆粒,就附著在其表面,將其吞噬、殺死或消化掉,在殺死過程中,吞噬細胞對氧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稱為“氧化突變”,而氧轉化為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單線態氧和羥基,這些物質對微生物有劇毒。維生素C被認為在干擾素的產生和趨化學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護吞噬細胞不受氧化突變產物的影響,維生素C在特異性免疫系統也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抗體生成和增生方面。
2 2 2 4硒
硒參與維持細胞完整和細胞修復所需要酶的合成,硒在維持細胞膜和組織穩定中起重要作用。智利水產養殖專家MarianaSiladeLyons指出:硒是鮭科魚類的必需礦物質,對色素沉著和肉色表現是重要的。她的研究發現,Selpex50硒化酵母對體重增加沒有影響,但可增加肉質指標,肉色增加了0 3羅氏點,肉的質地也增加了11 4~12 5kg/cm2,含脂量下降,而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一倍多。最重要的是色素沉著增加,提供了降低色素成本的手段,雖然色素在飼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占飼料成本的20-30%。將硒與氨基酸合成氨基酸螯合物與維生素、葡聚糖添加到飼料中,將有助于魚類與疾病作斗爭。Nutreco公司的營養經理ArjenReom博士認為,該公司已經生產了抗應激餌料,其中添加了葡聚糖、維生素C、有機硒,并且做了一些試驗,對虹鱒進行了兩個攻擊試驗,監測彈子病毒和白斑病毒。投喂這些免疫刺激劑的虹鱒體內這兩種病毒都有所減少,同時實驗表明對抗生素的使用量減少了一半,有助于環境保護;Reom博士認為,免疫刺激劑還有助于生長,在試驗中投喂免疫刺激劑的虹鱒魚,其生長率比未投喂的魚高10%。
3鮭鱒魚類健康養殖中的疾病防治
3 1 中草藥在鮭鱒魚類健康養殖中的作用
3 1 1中草藥具有個體和群體防治的雙效功用。既能促進群體防治,又可促進個體生長發育;中草藥可以完善飼料營養,提高飼料轉化率,如麥芽有消食健脾作用,含有淀粉酶,B族維生素、脂肪及卵磷脂等與飼料混合,可助消化,預防魚類胃腸疾病,補充營養,促進生長發育。
3 1 2中草藥的優勢除天然性、無毒副殘留外,還有許多功能優勢,表現在雙向調節作用、激素樣作用、維生素樣作用、適應原樣作用、不致使產生抗藥性作用。對中草藥在漁業上的應用研究,已發展到增強免疫功能、抗應激、抗有害微生物、驅蟲殺蟲、增強繁殖力、改進水產品質量和風味等。應用前景廣闊,有強大的生命力。
3 1 3中草藥對魚病防治的免疫作用。水產動物具有相對完善的免疫功能,它是在神經系統調節下,通過完整的免疫系統來實現的。魚體內含有行使體液的B淋巴細胞和專司細胞免疫的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經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產生抗體,即免疫球蛋白IgG、IgM、IgD、IgE、IgA。魚體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自身穩定和免疫監視功能。魚用中藥是通過影響機體免疫功能而達到治療目的。如扶正固本類中藥具有免疫增強作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類中藥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還有些中藥對免疫功能呈雙重影響,即免疫調節作用。
3 2特異性免疫疫苗
在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在鮭鱒魚類養殖中應用的疫苗分為病毒性疫苗和細菌性疫苗。由挪威Alpharma生產的ALPHAJECT4000是多價鮭科魚類的細菌性疫苗,可以對癤瘡病、弧菌病、冷水弧菌病、冬季潰瘍病等細菌病提供終身保護;挪威IntervetNorbio公司已生產出第二代IPN疫苗,這一新系列包括三種疫苗:NorvaxCompact4,5,6。加拿大的AquaHealth有限公司已經開發了一種ISA(傳染性鮭貧血病)疫苗。我國上述疫苗還沒有開發生產。
3 3健康養殖的疾病及安全用藥
疾病類別防治藥物用法和劑量
IHN聚維酮碘(有效碘1%)發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
IPN聚維酮碘(有效碘1%)發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
菌性爛鰓病硫酸銅浸浴:500mg/l,30s;100mg/l,5min
爛鰭病硫酸銅浸浴:500mg/l,30s
弧菌病恩諾沙星口服:80~100/體重5d
癤瘡病氟苯尼考口服:80~100/體重5d
腸炎大蒜素(含大蒜素10%)口服:200mg/kg體重,4~6天
水霉病小瓜蟲三代蟲高錳酸鉀浸浴:10mg/l,1h
氯化鈉浸浴:幼魚1%,20min;成魚1%1h;1 5%20min;2 5%10min
硫酸銅3ppm,30min,2d二氧化氯3ppm,30min,2d甲醛溶液(36%)250ppm,1h,2d
氯化鈉與小蘇打和劑浸浴:氯化鈉與小蘇打各1(G,1h,2d
4健康養殖用水的保護和有效利用
4 1提高飼料磷的利用率,降低磷對環境的污染植酸酶是一種水解酶,它能將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為肌醇和無機磷酸。植酸酶廣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為植磷酸,由于植磷酸不能被鮭鱒魚類直接利用,從而造成磷源浪費和高磷糞便污染環境;植酸磷還是一種抗營養因子,它在胃腸消化道吸收過程中會與多種金屬離子如Zn2+,Ca2+,Cu2+,Fe2+等以及蛋白質螯合成不溶性復合物,降低魚類對這些營養物質的利用。植酸酶主要應用于單胃動物和水產養殖動物,需求量大,我國目前還沒有商品化生產,但是開展飼用植酸酶的研究和利用對鮭鱒魚類的健康養殖及降低磷對環境的污染有重要意義。
4 2水質循環處理系統
在鮭鱒魚養殖過程中,養殖者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采取了高密度的養殖手段,這樣勢必會造成水質的污染。為了減少疾病發生和有效利用養殖用水,特別是在苗種培育時,需要配備水質循環處理系統,而在商品魚飼養過程中,使用整個系統的運行成本過高。在實際生產中,多數養殖者將該系統的工藝分割使用,如加拿大PointFour公司的微氣泡充氣設備,丹麥Bio-block公司的生物包在成魚養殖中的合理利用。根據目前國內外在鮭鱒魚養殖用水的水質處理方面的研發熱點和趨勢,主要是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
4 2 1物理方法
包括:①固體和懸浮物質的處理:過濾床———由鵝卵石,礫石、細沙、活性炭等組成;圍網過濾器;浮子過濾器———由2~3種比重小于水的圓球組成,能濾過直徑5~10μm藻類。②紫外線和臭氧對微生物的滅活,利用的是紫外照射裝置及臭氧發生器。③用沸石去除氨氮。
4 2 2化學方法
包括:(1)EDI———是電子驅動的濾膜系統,包括環氧樹脂,離子交換膜祛除水中有害陰、陽離子,特別是能除去水體中99 5%的氨。(2)調節pH值———利用鹽酸和氫氧化鈣適時調解水體的pH值。
4 2 3生物處理
主要使用生物膜技術對氨氮的剝離,由厭氧細菌形成的生物膜和喜氧細菌形成的生物膜,除了對水中有機物質進行吸收和消化外,同時祛除氨、氮,通過細菌的互生和共生作用降解水體中的有害成分,如CODcr,NH3,H2S等。
5結語與展望
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對虹鱒魚的養殖制定了一些標準,但是其他鮭鱒魚類,如大西洋鮭、花羔紅點鮭、銀鮭、細鱗魚等尚未制定相應標準。完善鮭鱒魚類的養殖技術規范或標準,是提高健康養殖的重要保證。原、良種研究和供給:原良種研究和供給應由國家宏觀控制,由一個國家級的水產研究單位具體執行,同時在全國各地設置鮭鱒類實驗站,統一管理,確保發眼卵及苗種健康和質量,防止由于苗種經營混亂所造成的種質退化和疾病蔓延。建立鮭鱒魚類健康監控機構,該組織由國家獸醫機構、水產研究單位及食品安全研究機構聯合組成,并將國有和個體養殖場設置在公共魚類健康監控計劃管理范圍內,實施疾病追蹤管理,確保鮭鱒魚類健康。加強現有漁業設施的改造:國內有些養鱒場的魚池結構落后老化,養殖用水串聯使用,有的地區兩家漁場相隔不足百米。應將孵化室,苗種培育池,商品魚養殖池分開建立,避免串聯使用水資源,杜絕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