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胭脂魚俗稱火燒鳊、黃排等。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水系和閩江地區,足我國特有的珍稀魚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體形奇特,色彩鮮明;尤其幼魚形體別致,色彩斑斕,背鰭高大似帆,游動文靜,胭脂魚個體大,生長快,性溫馴,食性廣,抗病力強,是一種觀賞和食用兼備的優良養殖品種,曾獲新加坡國際野生觀賞魚博覽會銀獎。現將胭脂魚池塘全人工繁殖技術介紹如下:
人工繁殖技術
1、親魚的收集與培育胭脂魚目前已十分稀少,親魚只能從人工養殖的群體中收集。選擇親魚的標準是:雄魚5齡以上,雌魚7齡以上;體態豐滿健壯,鱗片光亮完整,無病傷;體重7—8公斤以上為佳。親魚下池前,用食鹽或高錳酸鉀溶液短時浸浴,一般每0.067公頃放養尾重7—8公斤的親魚16尾左右。可搭配大規格鰱、鳙魚種100尾左右。飼料以水蚯蚓為主,少量補充些魚糜、螺蚌肉、蚯蚓、黃粉蟲等動物蛋白側料。在產卵前20天左右應控制投餌量,避免親魚產季過肥。日常管理要十分注重水質調節和防病工作。
2、人工催產與孵化
①催產。胭脂魚繁殖盛期在驚蟄至春分前后20天左右。親魚成熟的標準是:雄魚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山,入水即散。雌魚腹部膨大,用挖卵器挖出的卵粒大小整齊、飽滿、分散,直徑超過2毫米。雌雄配比為1∶1或1∶2。一般采用多種混合激素注射,劑量是:雌魚每公斤注射LRH—A 10—70微克、HCG500—2000IU、DOM 2—6毫噸,加垂體少量,雄魚劑量減半。成熟度良好的親魚可一次性注射,稍差的宜先低劑量再高劑量,分2—3次注射,每次注射間隔24小時。親魚在催產中始終要有適當的流水刺激。
②授精與孵化。胭脂魚催產劑注射最后一針約經20小時后,要半小時左右檢查1次,發現卵粒,應立即人工擠卵授精,一般要3—4次才能把孵產完。受精卵可在水族箱內靜水充氣孵化;也可在孵化桶內微流水孵化;還可在孵化槽內,流水充氣孵化,以最后一種方式效果最好。孵化前期,魚卵每天用消毒溶液浸洗約10秒鐘,以防水霉病發生。出膜當天,停止用藥,避免藥害。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