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斑點叉尾鮰屬鲇形目、鮰科魚類,又名溝鲇或河鲇,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大型淡水名貴經濟魚類。斑點叉尾鮰食性雜而廣,生長快,對溫度、鹽度、溶解氧等環境條件適應能力強,適合高密度養殖,近年來人工養殖取得了較好的效益,現將斑點叉尾鮰苗種培育技術介紹如下。
一、掌握幼苗出槽時間 剛孵
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黃為營養,體質弱嫩,卵黃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體的流動而上下翻動,因而需要進行暫養。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黃后,開始有一定游動能力,再將幼苗放入暫養池中暫養一段時間。出孵化槽的時間一般為出膜后7天~8天,體長10毫米~14毫米。
二、幼苗暫養
1.幼苗暫養設施幼苗暫養設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網箱等。水泥池為圓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體不要太大。進出水口必須經40目~50目的篩絹布攔好,以防跑苗。網箱規格為2米×1米×0.5米。
2.幼苗暫養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暫養將帶有卵黃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萬尾~3萬尾,開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斷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當幼苗發育逐漸完善、能自由游動時,即可開始投喂浮游動物和人工微型餌料,以紅蟲、搖蚊幼蟲等活餌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讓幼苗吃好、吃飽,直到幼苗體色從微紅轉變為深灰色下塘為止。在暫養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質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消毒。
(2)網箱暫養用40目~50目尼龍紗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網箱,在幼苗暫養下塘3天~4天前把網箱放入經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網箱軟化,減少與魚的磨擦。暫養水體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動物。每平方米網箱暫養幼苗5000尾~10000尾。網箱出口應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從網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網箱,如還有魚苗未能游到池中,就應將魚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應注意水質清新,不能渾濁,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檢查箱體是否破損,以防幼苗外逃。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