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來,網箱養魚發展較快。但由于在越冬期間管理不當,死魚現象常有發生。要想做到安全越冬,避免死魚事故的發生,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應使網箱下沉。魚在停食后、越冬前,要把敞口式網箱變為封閉式網箱(有餌料臺的要拆除),使網箱下沉。否則,由于養殖時網箱入水深度淺,在北方地區冬季天氣寒冷,水面結冰厚度較深,冰下水溫低,容易把魚凍傷,繼而發生魚病,甚至死亡。網箱下沉深度:在池塘內設置的,應使池內水深保持2.5~3.0米,使網箱下沉到水面下0.5米的水層,網箱與底泥的距離不少于0.5米;在水庫、湖泊中設置的,網箱處的水深不應少于3~4米,并避風向陽,使網箱下沉到水面下1~2米的水層,網箱與底泥的距離不應小于1.0米。
二、越冬期間忌倒換網箱。倒換網箱,魚受到驚嚇,亂竄亂蹦,幾天不得安靜,這樣就增加了魚的體力消耗,致使體質瘦弱;再者,在倒換網箱的過程中,難免不使魚體表受傷,或造成鱗片脫落等,受傷魚易患水霉病,或感染其它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造成大批傳染,繼而發生死魚現象。
三、及時清掃冰面上的積雪。雪后要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使冰面保持較好的透明度,這有利于光線的射入,讓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氣。
四、加強秋季飼養管理,把魚喂得膘肥體壯。這是安全越冬的重要物質基礎,魚體內必須有較多的脂肪,才能維持魚體在漫長冬季中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消耗。
五、放養密度要合理。合理的放養密度是確保安全越冬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每平方米可放10厘米的鰱、鳙魚種300~800尾、或鯉魚種1000~1500尾、或黑魚種1500~2000尾;每平方米可放尾重在1公斤左右的鰱、鳙成魚30~50尾、或鯉成魚200~300尾、或黑魚成魚300~ 500尾。具體放多少較合理,還要視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