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白皮病
一、病原:是白皮極毛桿菌引起的。
二、病狀:發病初期,病背鰭基部或尾柄出現白點,并迅速地擴大,背鰭和臀鰭間的體皮以及尾鰭處都出現白色。最后病魚的魚頭往下朝及尾巴反而朝上,并與水面相垂直,不多久就死亡。
三、病因和防治方法:
此病在流行期間,由于拉網受傷引起細菌侵入而得此病的。在夏、秋最易發生的。
防治辦法是:拉網操作要小心,避免使魚皮膚受傷,因體弱的魚容易受傷,所以在飼養上,一定要使魚吃好及體質健壯。治療辦法是: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一克全池潑灑。
鰓霉病
一、病原:鰓霉菌侵入鰓部引起的。
二、癥狀:鰓組織受破環,呈蒼白色,有時有點充血、出血,終于呼吸受陰而死亡。
三、預防方法:
1、經常保持水質的清新,防止水質惡化。
2、經常發生此病,不能用大糞、大草漚肥,改用混合堆肥。
四、治療方法:發現此病迅速加新水,或魚移到水質清瘦水池(另外箱網,或轉移網箱),病可停止。
赤皮病
一、病原:病原體是螢光極毛桿菌引起的。
二、病狀:魚的體表局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是魚的腹部和兩側極為明顯,呈現塊狀紅斑。鰭條末端腐爛,鰭條裂開。病魚瘦弱,常常單獨游于水面,行動遲緩。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引起死亡。
三、病因:此病是由于在養殖操作、運輸、拉網過程中,不小心引起皮膚受傷引起的。此病常和爛鰓、腸炎病并發,以加重魚的病情及增大死亡率。
四、預防方法:
1、魚種放養前,先用漂白粉5-10克/立方米水浸泡魚種約半小時。
2、在發病季節前,在食物埸掛漂白粉掛簍以進行預防。
3、在放養之前,一切養殖操作,一定要小心。匆使魚皮膚受傷。冬季水溫很低,一定要防魚類受凍傷。
五、治療方法:
1、漂白粉:全池潑灑,每立方米用藥一克。此法可作為預防。
2、五倍子:每立方米用藥1.5-3.0克,煎水全池潑灑。
3、磺胺噻唑:因病菌還會侵入血液,在采用上述方法治療同時,還要采用磺胺噻唑進行內服治療。第一天用藥5克/100魚治療。第2-6天用2.5克/100魚重。方法是:把此藥拌在面糊內,然后和草料拌在一起,稍乾一下去養草魚。或是青魚可拌在米糠或豆餅中投喂。
4、注射青霉素治療草魚赤皮病。每尾體重16斤的親魚,注射10萬國際單位,10天后,病狀可消失。
癤瘡病
一、病原:是由于癤瘡型的點狀產氣單胞菌引起。
二、病狀:魚體肌肉組織出現象人的潰傷一樣的膿瘡,其瘡內充滿膿汁和細菌,膿瘡周圍的皮膚和肌肉發炎、充血、魚鰭基部也充血,鰭條裂開,嚴重地腸道也充血。
三、防治方法與赤皮病相同。
細菌性腸炎
一、病原:過去認為是腸型點狀闊氣單胞菌引起的,現在認為病因不明。
二、病狀:病魚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血黃色粘液流出。開腹檢查,可見腸道發炎充血,嚴重時腸道發紫。病魚不想吃食,行動遲緩,很快就會死亡。
三、預防方法:
1、生石灰徹底地清塘。
2、發病季節每10-15天用漂白粉半斤進行食物進行消毒。
3、磺胺胍、大蒜喂服:同治療方法。
四、治療方法:
1、磺胺胍:每100斤魚第一天喂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藥量減少到一半。
2、大蒜頭:每100斤魚喂大蒜頭半斤(每10斤飼料再加4兩鹽),與飼料拌和上食臺投喂,連喂3-6天。
3、綜合各地介紹,細菌性爛鰓炎,或腸炎,或爛鰓、腸炎、赤皮往往并發,這要綜合進行如下治療:
A、五倍子加呋喃唑酮:將將五倍子煮成藥液連渣帶汁潑灑用五倍子1.4-3.0克/立方米水。并同時連喂六天呋喃唑酮,每天100斤魚用藥500毫克,不到100斤魚卻采用100斤的用量投喂。個別池嚴重的,初次用量加重一倍。五倍子藥液煮法:按五倍子一斤加四斤水的比例煎煮。煮開后用鍋鏟將整個的還末碎的五倍子沿鍋邊搞碎。煮開后再煮約15分鐘即成五倍子藥液。呋喃唑酮用水溶解后與米糠抖和,捏成團狀上飼料臺投喂,用蕎麥粉做粘合劉,米糠中加蕎麥粉的用量占粉的總用量的1/5左右。
B、漂白粉加大蒜:用漂白粉一克/立方米水全池潑灑,同時用大蒜頭0.5-1.0斤/100斤水磨成糊狀與飼料拌和上飼料臺投喂。或是將大蒜與大草拌和后陰干后投喂,連投喂六天。
C、用四合劑治療:即每100斤草魚用晶體敵百蟲0.1斤,樂果0.2斤,漂白粉0.5斤,食鹽1斤,拌入三斤米糠,或餅類中,或取一部份“四合劑”溶液拌草料喂草魚。病情輕微的,投一次可會好;嚴重的若投一次不行的,可繼續再投1-3次,即可治好。有的地區采用“四合劑”進行草魚病進行防治試驗,已連續四年草魚成活率達到80-90%,或以上。
鱗立病
一、病源:由細菌引起的。
二、癥狀:病魚鱗片向外張開,豎立起來,如同松球,并有爛鰓,鰭條基部充血,腹部有時膨大。
三、防治方法:
1、魚體表受傷,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操作、運輸、放養、捕撈匆使魚體受傷。
2、發病初期沖注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
3、在100斤水中加入搗爛的大蒜半斤,給魚浸洗數次,可以病情好轉。
4、3%食鹽水浸洗病魚10-15爭鐘。
5、硫酸銅、硫酸亞鐵、漂白粉混合液:給病魚浸洗。方法是在每立方米水中,放進硫酸銅5克、硫酸亞鐵2克、漂白粉10克洗病魚,還要看水溫情況和病魚忍受程度而定的。一般浸洗十分鐘。
6、用日本的呋喃來司治療金魚立鱗病效果好。
白頭白咀病
一、病原:由粘細菌引起的。
二、病狀:病魚自吻端至眼球的一段皮膚爛變成乳白色。在池邊觀察水面獨游的病魚顯出白頭白咀病態。五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是流行季節。在我國長江西江流域各養魚區均流行。
三、預防方法:
1、魚苗長到5-8分不能再密養,應及時分池,可避免此病發生。
2、魚苗長到5-8分時,每立方米水用一克漂白粉全池潑灑。
四、治療方法:
每立方米用漂白粉一克全池潑灑,間隔24小時連潑二次,可見明顯效果。
細菌性爛鰓
一、病源:魚害粘球菌引起的。
二、癥狀:鰓絲腐爛,常附著污泥和粘液,嚴重的鰓蓋骨內表皮常常腐蝕一塊,從外向里看去如同一個透明小窗,稱為天窗。病魚常離群獨游,行動緩慢,體色發黑,頭部特別黑。
一般在4-10月是流行期。夏天最為嚴重。
三預防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或放網箱水域。
2、發病季節用漂白粉全池(網箱水域)潑灑,或用漂白粉掛簍。
3、全池潑生石灰,用量是生石灰14-20克/立方米水,即一畝水面,水深一米用生石灰16-26斤。治病量也是一樣的。
四、治療方法:
1、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全池潑灑,間隔24小時再三灑一次。
2、用五倍子2克/立方米水煎汁潑效果更明顯。
水霉病
一、病原:在魚體上和魚卵上發病的水霉有十幾種的所引起的。
二、癥狀:體表菌絲大量繁殖,生長成叢,象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見。病魚運動失常,食欲減退直至死亡。
三、病因:主要是拉網、操作、運輸過程中,魚體鱗片脫落,皮膚受傷,水霉菌浸入引起的。魚卵長水霉始于受精卵,是由于環道流水不乾凈引起的。一年四季均能得此病,在早春及冬末是最流行季節。
四、預防方法:
魚卵是采用粘性卵淋水孵化法及采用脫粘孵化法。
在魚方面是在操作等要防止魚受傷外,還要采用藥物預防:
1、1/1000的紅汞浸洗10分鐘。
2、1/15000的孔雀石綠侵洗2-10分鐘。
3、5%的食鹽水浸洗8分鐘。
4、用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萬分之四的食鹽混合液長期浸泡。
5、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二克煎汁全池潑灑。
6、用每立方米水0.005克孔雀綠全池潑灑。
關于親魚水霉病的預防,可用孔雀石綠5%,碘灑5%,重鉻酸鉀5%涂抹傷口,有一定預防效果。
五、治療方法:
對于已發生水霉病的病魚也可以用上述孔雀、食鹽浸洗法以食墁加小蘇打合劑長期浸泡進行治療。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