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魚類吸蟲病在水產養殖中頻頻發生,且夏季時節是該病的高發期,若不及時防治,常能造成魚類成批死亡。專家告誡,螺是誘發吸蟲病的“病原體”,消毒、滅螺,乃是遠離魚類吸蟲病的重要措施。
一、復口吸蟲病
1.危害癥狀 復口吸蟲的尾蚴和囊蚴寄生在魚眼的水晶體內,使魚眼球表面渾濁,呈乳白色。病魚表現為狂游、掙扎、翹尾巴,可看到其腦部充血、體彎、臥于水上,最終可導致大批死亡。復口吸蟲的毛蚴寄生在椎實螺體內發育成胞蚴,胞蚴又產生無數個尾蚴,游出螺體寄生到魚體內,然后進入魚眼的水晶體發育成囊蚴造成危害。2.防治方法防治該病時,需徹底清塘消除復口吸蟲的第一中間寄主--椎實螺。此外,還可用草束誘捕螺類。草束最好用苦草、菹草等水草扎成,放入水中1天~2天,待有很多椎實螺附著在草束上后,拿到岸上殺滅椎實螺。
二、側殖吸蟲病
1.危害癥狀 側殖吸蟲的囊蚴和成蟲寄生在魚的腸道內,側殖吸蟲的卵隨病魚糞便排入水中并發育成毛蚴,毛蚴鉆入田螺體內發育成雷蚴和尾蚴,有尾蚴爬到螺的觸角上被魚苗吞食;有尾蚴在螺體內繼續發育為囊蚴,青魚、鯉魚等吞食該螺后引起發病。遭受危害的病魚黑瘦,游動力低弱者,停止攝食,群集于魚池下風處。該病可引起魚苗、魚種大批死亡。由于魚苗“閉口”不食,所以病魚較難治療。2.防治方法在放養前可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滅除蟲卵和螺類。放養后可用90%敵百蟲0.3克/立方米池水或硫酸銅0.7克/立方米池水定期潑灑。另外,養過青魚等的成魚池,次年不可直接作為魚苗池。
三、血居吸蟲病
血居吸蟲的終寄主是魚,中間寄主是螺。成蟲產的卵在魚鰓中孵化后,引起魚張鰓、豎鱗、急游、打轉,可引發魚苗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同復口吸蟲病,還可做晶體敵百蟲(90%)藥餌,每萬尾魚苗每天20克拌餌投喂,連喂5天為一療程。
四、華枝睪吸蟲病
螺是華枝睪吸蟲的第一中間寄主,魚是第二中間寄主。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若生吃魚肉,便可將蟲體帶入肝臟或膽管引起發病。防治措施是施入水中的人類尿必須經過徹底消毒和滅菌處理,切不可直接將人糞尿施入水中。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