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類是變溫動物,7~9月,氣溫高,水溫適宜,是成魚的暴食旺長期,也是魚類疾病的盛發期。如何抓住這個生產黃金季節,給成魚科學投餌,預防疾病? 養魚戶必須注意抓好以下四個關鍵措施。
一、要抓好科學投餌,讓魚吃飽吃好
俗話說“一天不喂三天不長”。對于這個問題,有不少的養魚戶并沒能很好的認識。在餌料投喂上可有可無,忽多忽少,大部分的成魚都處于饑餓狀態,使魚類生長不正常,疾病多,產量低。那么,怎樣給成魚搞好科學投餌呢?在這個問題上,要在“四定”上做文章。
定時 投喂時,每天堅持定時投喂。一般以上午9~10時或下午2~3時為宜。要嚴格控制上午魚類浮頭時投喂和投喂夜食,否則夜間魚類吃飽后,會增強呼吸,減少池內氧氣。特別是在投喂浮萍時,千萬不能覆蓋水面過夜。過去,有許多養殖戶投喂浮萍時,將池塘蓋滿水面,結果因魚類吃飽后缺氧造成池塘死魚。
定位 投餌時,最好投喂在固定的地方。有條件的,可設食臺以便觀察魚類吃食狀況,從而給魚類投喂適當的餌料。
定質 投喂餌料要新鮮,避免投喂霉變的餌料。
定量 投餌時,要保持一定的數量,根據魚池的總量確定投餌量。在餌料品種上要堅持精粗搭配,以粗代精,以草養魚,降低成本。炎夏季節,草魚、鳊魚最喜歡覓食涼性水草,如這期間能正常投喂水草會使草食魚生長快,產量高。廣大養魚戶應充分利用水草資源,這樣既可降低養殖成本,又可提高成魚產量。
二、要加強魚病防治,做到以防為主
盛夏季節是魚類發病季節,特別是草魚的出血、 爛鰓、腸炎等疾病發生比較普遍。發病后死亡率高,損失大。不少養魚戶往往忽視預防,如果等魚發病后再去用藥效果并不好。也有的養殖戶錯誤地認為,新開挖的魚池和清整沖過漿的魚池不必用藥防治。目前,據我們調查了解,大部分清整過的池塘和新開挖的池塘也會普遍發病,死魚。所以,養魚戶一定要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
下面介紹一些多年來使用的良藥配方。
1.生石灰:一般每畝每米水深用15千克生石灰,兌水后全池潑灑。
2.漂白粉 :每畝每米水深0.75千克,兌水全池潑灑。
使用方法:以上二種藥物可交替使用。如果一次用一種藥物,應相隔1個月用1次。用藥時間,一般下午3時~4時為宜。應注意的是魚類浮頭時,千萬不要用藥。因為魚類浮頭時正是池塘的缺氧期間,如果這時用藥會加大池水濃度,加速魚類窒息死亡。要從改善水質入手,依靠生石灰在池塘中的理化作用,迅速提高pH值,中和酸性,澄清水質,并利用漂白粉的殺蟲滅菌作用,把病蟲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要加強早晚巡塘,防止池塘死魚
盛夏季節,悶熱雷雨天氣多,魚類時常因水質過肥,天氣悶熱而缺氧浮頭,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池塘死魚。魚類浮頭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晨開始浮頭則是輕浮頭,半夜開始浮頭為重浮頭。在池塘中間浮頭為輕浮頭,發展到四邊的為重的。聽到腳步聲就下沉的為輕的,不下沉的則為重的。如發現嚴重浮頭應立即采取增氧措施,無增氧設備的應立即加注新水。
四、要輪捕輪放,提高成魚產量
要提高成魚的產量,增加效益必須做好輪捕輪放。首先,要控制好成魚池的載魚量。超過或達到一定數量時,要堅持做好輪捕輪放。捕魚最好在清晨魚不浮頭時進行。捕撈時,動作要迅速,快捕快放,捕大留小。捕撈后,要及時補放一定數量的魚種,為下年培育好足夠的大規格魚種打好基礎。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