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淀粉卵鞭蟲為體外寄生蟲,專門侵害海水或半咸水魚類,除鯊魚類外。高密度或小水體的水泥池或水族館養殖魚類最容易發病,死亡率很高。發病水溫26—28℃。網箱養殖石斑魚也常發現此病引起大量死亡。該病流行于6—8月,水溫20-30℃,為世界性魚病,危害很大。
1、病原 病原為眼點淀粉卵鞭蟲,寄生魚鰓和體表。寄生魚體上時稱為營養體,形狀為球形、卵形或梨形;大小20-150微米,最大達350微米;一端有幾條假根狀突起用于固著魚體上和吸收營養;胞質較濃密,內有許多淀粉粒,為此活體在顯微鏡下不透明,難看清內部構造。蟲體離開魚體后,在水中形成胞囊,分裂成許多游泳子,遇到魚類便可附上去。
2、病狀 輕度感染沒有明顯癥狀,只有檢查鰓才能在顯微鏡下發現少量病原體。嚴重發病,肉眼可見鰓,體表有許多細小白點,粘液增多,鰓呈淡紅色或灰白色。發病初期病魚在池壁上磨擦,后來就不攝食,游到水面,呼吸困難,鰓蓋開閉不規則,口張開,口內常噴出水,游泳緩慢或橫臥水底,時而迅速游至水面又沉到水底。
3、診斷 依上述癥狀可初診。確診需從鰓或體表刮取粘液進行顯微鏡檢查,發現有大量淀粉卵鞭蟲。活體觀察此蟲與隱核蟲不同之處在于個體明顯比較小,而且不能活動。借此便可將二者區別開。
4、防治方法
(1)用淡水洗3—5分鐘,而后將病魚移至消毒過的池塘或新網箱,隔2—3天再洗一次。
(2)用硫酸銅0.8ppm全池潑灑或10-20ppm浸洗10-15分鐘,每天一次連續4天。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