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梭鱸俗稱十道黑、牙魚,在分類上屬鱸形目(Pericformes)、鱸科(percidao)、梭鱸屬(Lucioperca),是鱸科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2003年4月,順德區從新疆引進梭鱸魚苗8000尾進行成魚池塘養殖,經過1年的試養,魚種成活率達92%以上。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試驗地點選擇位于順德區杏壇鎮北沙村,池塘是經過重新整治的、連片的、高標準池塘,其進排水方便,水源水質較好,排灌合理。池塘面積6畝,池塘深3m,池水深2.5m~2.8m。
二、魚種放養
養殖魚苗來自新疆額爾齊斯河水系,尼龍袋充氧空運,總數8000尾,規格為體重15g/尾~20g/尾,體長5cm~6cm。池塘在魚苗放養前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毒。魚苗放養時,不要急于打開充氧袋,可將充氧袋置于池塘中,使魚苗適應溫差的變化,待袋內溫度與池塘水溫相差2℃時再打開充氧袋,用3%的食鹽水消毒魚苗10分鐘后放養下塘。
三、養殖管理
1.養殖模式 有主養和混養2種養殖方式,本試驗以主養模式為主,放養密度1200尾/畝,搭配放養鳙魚30尾/畝以為調節水質。
2.飼養管理 梭鱸是天然水域中的掠食性魚類,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應注意水質的調節,特別是溶解氧的含量,當水體溶解氧低于4mg/L時出現浮頭現象。一般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養殖梭鱸的適應溫度為0℃~30℃,最佳溫度范圍15℃~25℃。因為梭鱸是冷水性魚類,池塘每隔10天加注新水30cm,同時排出廢水,以控制水質,保持池塘水質的清爽。盛夏季節池塘水溫較高,遠遠超過梭鱸的適溫上限,可采取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陽棚、遮陽網等設施降溫,或在池塘水面養殖鳳眼蓮等,也要注意減少拉網操作以避免掠擾魚體。
飼料為鮮活的餌料魚,在選擇餌料魚時要考慮放養魚苗的規格對梭鱸的適口性,并在放養梭鱸苗種前5天先放養餌料魚。梭鱸體長4cm~5cm時開始以餌料魚為食。也可以馴化梭鱸攝食冰鮮魚,冰鮮魚的投放方法與養殖鱖魚相似,但投喂餌料魚的規格與鱖魚相比要求稍小。放養梭鱸魚苗的規格要求整齊,因此,生產中每隔1個月拉網檢查魚體生長情況1次,分級飼養,以保證梭鱸規格的相對整齊,且在餌料魚投喂不足時避免出現“互殘”現象。如果餌料魚適口并供應充足,梭鱸魚種經過1年的養殖可生長至體重0.05kg/尾~0.75kg/尾。
四、病害防治
梭鱸在魚苗或養成階段,抗病能力較強,不易患病,且在順德地區試養中尚未發現有病害出現。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每隔半個月內服1個療程的大蒜素,并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對水質、魚塘進行消毒,重點是防治車輪蟲和指環蟲類。
五、產量和效益
至2004年4月,經過1年的養殖,6畝池塘產量3.3t,平均畝產0.55t;實際銷售價格70元/kg,總收入23.1萬元,扣除塘租、苗種、電費和飼料等費用16.62萬元,利潤6.48萬元。
六、幾點認識
1.天然水域中,雌性梭鱸3年~5年性成熟,而雄性梭鱸2年~4年性成熟,但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梭鱸從魚苗到養殖成商品魚,僅一年半時間就已性成熟。據初步分析,可能與水溫、飼料和環境的變化有關,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養殖梭鱸要求水質清新,溶解氧充足。養殖時,要求水體溶解氧含量高一些,在養殖密度較高的情況下,為經常注換新水,應設置水泵,且4畝~5畝的水面應具備1臺功率為1.5kW的增氧機,以保持池水有較高的溶解氧。
3.無論是主養還是混養,要注意減少梭鱸的“應激”反應。在池水溶解氧不足、水質較差、水溫較高時,梭鱸極易誘發“應激”反應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和死亡,故一般魚塘也不宜套養梭鱸。
4.起捕時,梭鱸的鰓蓋及鰭條張開,為其防衛反應,極易刺傷魚體,所以操作要小心,盡量減少魚體受傷而誘發其它疾病的發生。
5.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養殖、繁殖梭鱸均獲成功,目前,塘頭價格約70元/kg~80元/kg,且預計在2年~3年左右價位仍然較高。在苗種價格相宜、養殖條件適合時,預測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