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病原] 引起鰻鱺爛尾的病原菌有兩種:一種是柱形屈繞桿菌,另一種是點狀產氣單胞某些菌。爛尾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除病原菌外,還與鰻魚受損傷、水質惡化、飼養管理不善有密切關系。
[癥狀與診斷] 病魚尾柄部、軀干部或頭部皮膚潰爛,壞死脫落,嚴重者潰爛深入到肌肉層,有的病鰻吻端潰爛。該病往往與水霉病、肝腎病并發。在低溫多雨季節,潰爛部位很容易長水霉。爛尾部繼續發展則可導致細菌性敗血癥,各臟器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著的特征:一是脖頸腫大,但不發紅;二是胃腸道有凝固的血塊或毫無血色。
[流行與危害] 該病是我國養殖鰻鱺的常見病,在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養鰻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夏季高溫季節,選別等操作,造成皮膚損傷、鰻魚粘流脫落時,最容易發生爛尾病。
[預防與治療] (1)過池、選別中操作要細心,盡量避免鰻魚受損傷。過池時要注意魚體和池塘消毒,防止感染。(2)用4%-5%的食鹽洗浴1分鐘-2分鐘,對爛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