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烏鱧俗稱烏魚、黑魚,多年來一直受到養殖者的青睞。烏鱧四級分養模式是指把烏鱧整個養殖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逐級分養,即苗種培育、小規格魚種培育、大規格魚種培育和成魚養殖,很有推廣價值。
第一階段苗種培育在網箱中進行,規格為2米×2米×0.8米和2米×3米×0.8米,網箱設置在大池塘上風口、避風處,用木樁固定。魚種培育階段采用不同規格的小土池,成魚養殖是在近2畝的池塘中進行。養殖池塘建立在交通方便,電力設施齊全,有良好水源且相對安靜的地方。池埂高出水面60厘米以上,且較為寬實,池塘四周用聚乙烯網片圍攔,下端入土10—15厘米,外邊再加一道竹籬笆墻作護欄。在放養前20—30天,用泥漿泵清除過多淤泥,后用10—100千克/畝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以殺死病原微生物。成魚池以種植沉水的苦草、輪葉黑藻和浮水的水葫蘆相結合,水草的覆蓋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30%左右。
苗種培育階段1000尾/平方米;小規格魚種培育階段,500尾/平方米;大規格魚種培育階段200尾/平方米;成魚養殖階段5尾/平方米。成魚養殖池可搭養白鰱6千克(20尾/千克)、花鰱4千克(30尾/千克)、銀鯽5千克(10尾/千克)。
夏花培育期主要投喂新鮮水蚤,出箱前逐漸馴化到投喂魚糜,投喂次數從每天四次逐漸減少到每天兩次,上午8:00—9:00,下午4:30—5:30,并維持到成魚養殖結束;小規格魚種培育以喂魚糜為主,大規格魚種培育以喂碎魚塊為主;成魚養殖期可投喂整條小魚或大塊魚肉,大小以適口為主。
烏鱧放養到一個新的養殖水體需適應一段時間,適應環境后開始投喂。先少量投喂,以馴化其主動攝食,以后嚴格實行“四定”,并根據當日吃食情況逐漸增加,投餌量為池魚體重的5%—6%,配養魚不投喂。7—9月為攝食生長高峰期,應加大投餌,但以當日吃光不過剩為度。冰凍餌料魚應化開接近自然溫度后方可投喂,每次投喂應注意節奏,堅持“慢、快、慢”的原則,先潑水引魚前來吃食,再慢慢增加拋投量,根據烏鱧搶食情況,逐漸減少直至停止投喂。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