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平遠縣河頭鎮河清村的林運新及其周圍農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利用自己的責任田,在河水便利的地方挖塘建甲魚池。他們飼養的甲魚從顏色到肉質,幾乎與自然界生長的甲魚無異,銷售價格較優,且產品供不應求。其成功經驗綜述如下:
1、 選好品種。應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選擇。目前甲魚品種五花八門,但整體來講,甲魚個體重500克—1000克,體型較瘦身,顏色以黃綠色為主,背部有黑黃色相間的花紋斑,腹底呈淺黃白色,且無花點。這類品種雖比背部無花紋(俗稱“光板”)、腹部有星點花紋的甲魚生長慢,但其肉質和食味都比后者優,因而價值和價格都較好。
2、 投喂自然飼料。每只個體在30克以內的甲魚投喂蚯蚓、蠅蛆等高蛋白的動物性飼料,日投飼料量(鮮飼料),約占魚體重的15%左右,經3—4個月飼養待甲魚個體長至30克以后,除投喂蚯蚓、蠅蛆外,還投喂福壽螺肉、石螺、河蚌或動物內臟或幼小的魚蝦等動物性飼料,拌適當的面粉,成塊狀投喂于食臺上。日投飼量掌握在飼料投在食臺上3小時內吃完為止,總量約占甲魚體重的10%左右。
3、 把好水質關。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甲魚的養殖效果,池水過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對甲魚生長不利,而且影響到其肉質味道。一般情況下,每隔一星期左右要往池里注一次清凈的河水,總量約占原池水的四分之一。同時,定時清洗食臺殘物。另外,池中可飼養約占全池面積一半的水葫蘆(水浮蓮)。這樣一方面可以凈化水質,另一方面可為甲魚提供隱蔽清靜的環境,滿足其自然的生活習性。
4、 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設施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養大小(50—100克)規格基本一致的甲魚苗2—3只。平時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無十分特殊情況,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魚。同時,用竹排搭幾個曬臺,供甲魚曬背。每隔兩星期在飼料中拌土霉素或百炎凈粉(每10公斤飼料拌2—4克藥粉)。
這樣飼養的甲魚完全達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養殖標準,屬無公害產品。雖然飼養周期較長(從種苗到500克左右的商品甲魚約需3周年,包兩個冬眠期),但其經濟效益較好。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