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我國水產品因藥物殘留等問題出口屢遭禁運,給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造成很大打擊。2001年,我國出口到歐盟的水產品總量近13萬噸,創匯額達6億多美元,而2002年歐盟對我國出口水產品實行禁運,這就意味著我國將在歐盟市場上丟掉13萬噸的市場份額,造成6億多美元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打亂了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使得國內水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如此慘痛的教訓,應引起廣大養殖戶的充分重視。在今后的養殖過程中,應在加強用藥管理和科學養殖上下功夫。下面我們針對“水、種、餌、防”四個方面做一下探討:
1 水
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水不僅直接影響魚類本身,還影響到餌料生物和有害菌的數量、組成和分布。良好的水質必須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都適合魚類生長發育的要求,如果有一方面超出魚類生活的要求,就會直接影響到魚類的生存或生長。
1.1 水溫
1.1.1 溫度是魚類最重要的環境條件之一。魚類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周圍水溫的變化而改變。水溫的變化直接影響魚類的代謝強度和生長速度。溫水性魚類,在水溫 10-15℃為魚類的弱生長期,魚體重緩慢增長;15-24℃為魚類一般生長期,魚的增重速度一般;24-30℃是最適生長期,增重的速度最快。
1.1.2 水溫直接影響到水生生物和細菌的代謝強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水溫升高,細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加快,有機物質的分解加強。
1.2 溶解氧
1.2.1 池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水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池塘的溶氧量在晴天有90%左右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補充的,從空氣中溶入的氧占10%左右。而池塘中溶氧量的消耗有70%是由浮游植物、細菌的呼吸和有機質的分解作用消耗掉的,向空氣中逸出的氧量占10%左右,魚類消耗的氧量僅占15%左右。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存在明顯晝夜變化,一般在晴天下午溶氧超飽和,黎明前下降到最低點。
1.2.2 池塘中溶氧量的大小對魚類的生長攝食率、餌料利用率和魚體增重率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國幾種主養魚類成魚階段,當溶氧低于2㎎/L發生輕度浮頭,降低到 0.8-0.6㎎/L時發生嚴重浮頭,再降低到0.6-0.3㎎/L時就會窒息死亡。
1.3 pH 值
魚類能夠安全生活的pH值范圍大致是6-9,而鯉科魚類最適宜的pH值為7-8.5。
1.4 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對養魚水質的影響最為重要。優質水質可以用“肥、活、嫩、爽”四個字來概括:
1.4.1 肥 池水中的餌料生物豐富,水色濃淡適中,餌料生物的質和量均適合魚類的需要。
1.4.2 活 池塘的水色有變化,即,“朝紅暮綠”或“早青晚綠”。
1.4.3 嫩 水肥而不老,池水具有鮮明的顏色,不發灰發暗。
1.4.4 爽 水質清爽,水肥而透明度適中,池塘溶氧量高,透明度25-40cm。
1.5 調節水質的方法
1.5.1 合理施肥 一般使用化肥,可直接促使浮游植物繁殖,并避免增加水中的有機質。
1.5.2 經常加注新水 向池塘經常加入新水,是改善池塘環境、保持良好水質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一般春季池塘淺注水,夏季加深池水,生長旺季勤注水(每5-7天加注1次)。
1.5.3 定期潑灑生石灰 根據pH值變化情況,一般每10-15天潑灑1次,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5-25㎏。
1.5.4 機械調節 可采用增氧機,通過其攪水、曝氣等作用調節水質。為了充分發揮增氧機的作用,消耗較少的動力,而收到較大的效果,要正確掌握開機時間。一般晴天每天中午12時到下午3時開機2-3小時。但陰天白天不開機,可在清晨開機,連陰天池水中氧含量較低,可在半夜開機。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開機。
2 種
在選購魚種時首先要了解親本的性狀。鯉最好選擇建鯉;鯽選擇異育銀鯽或彭澤鯽。其次魚種要體色鮮明,規格整齊,無病害,鱗、鰭完整無缺。
放養的密度和規格應根據出塘時間、池塘條件、管理水平、所需養成規格等因素而靈活掌握。
放養的種類除了主養魚類,還要配養花白鰱,配養比例為放養量的15%-20%。這樣有利于養殖空間的充分利用,在水環境調節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3 餌
餌料即全價配合飼料。配合飼料占養殖成本的60%以上,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養殖的成功與否。
優質的飼料具有營養全面,配方科學合理,工藝水平高(粉碎粒度細、混合均勻、水中穩定性高等),餌料系數低等特點。評價飼料優劣的最主要指標是看其養殖效果。養魚戶要根據池塘放養品種的不同營養需求,選用符合主養魚的專用飼料。
4 防
防就是以防為主。對于防治魚病用的藥物應與國際接軌,過去常用的孔雀石綠、硝酸亞汞、氯霉素、呋喃唑酮、五氯酚酸鈉等藥物已被列入禁用藥物,要絕對禁用。這對生產出健康的綠色產品,擴大出口創匯至關重要。
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到無病防病,有病早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
4.1 魚種放養前,要徹底清塘,清除過多淤泥。
4.2 魚種放養時,要用食鹽(2%-4%)、高錳酸鉀(8 - 10×10-6)等進行魚種消毒,殺滅魚體病菌。
4.3 在發病高峰季節,可每15-30天投喂防病藥餌1次。發現病魚,要及時診斷,采取外部消毒和內服藥餌的綜合治療手段。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