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因魚池上、下水層急劇對流而引起浮頭
炎夏晴天,精養魚池水濃度大,白天浮游植物營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水底層耗氧得不到補充,在厭氧菌的作用下產生很多氧債。至午后上層水中溶氧量達過飽合,由于水的熱阻力,上、下水層不易對流。傍晚后,如表層水溫急劇下降(如下雷陣雨,刮大風或不適當的拉網、注水等)產生的密度流或人為的混合使用,使上層溶氧量較高的水迅速到達下層,很快被下層水中的有機物所耗凈,償還氧債,而上層水含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補充,因而使整個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魚類缺氧浮頭。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頭
夏季如遇連綿的陰雨天,光照條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弱,水中溶氧的補給的數量少,而池中各種生物呼吸和有機物質分解都不間斷地消耗氧氣,以致水中溶氧供不應求,引起魚類缺氧浮頭。
3.因水質敗壞引起的浮頭
夏季水溫高,加以大量投餌,池水很肥,耗氧量大,如長期不加注新水,易造成水質過肥(水色轉黑)或敗壞(浮游生物全部死亡,水色轉清發臭),水中耗氧因子增加氧,入不付出,而引起魚類缺氧浮頭。
4.因浮游動物過量繁殖引起的浮頭
一般春季輪蟲或蚤類大量繁殖,它們大量濾食浮游植物,使水轉清,而浮游動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增加,池水主要靠空氣溶入來補充氧氣,顯然水中的溶氧量不能滿足耗氧需求,而引起魚類浮頭。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