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四、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初步研究系細菌引起。
病征:鰭基和魚腹發(fā)紅充血,部分病魚在水中不停地旋轉或狂竄,不久即死亡。
預防方法:目前沒什么特效方法治療?捎孟率龇椒A防。一是每隔15d用40ppm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二是調控水溫,使水溫低于30℃;三是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同時用氯霉素混合飼料喂魚。
2.小瓜蟲病
病因:多子小瓜蟲寄生在鰓、鰭及體表。
發(fā)病季節(jié):初冬、春末。
病征:體表、鰭條或鰓部有許多肉眼可見的白色小點狀囊泡,故又稱"白點病"。病情嚴重時,體表像蓋著一層白色薄膜,病魚游動遲緩,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用福爾馬林或2ppm~5ppm亞甲基藍和0.1ppm硝酸亞汞全池潑灑消毒,并用0.7ppm硝酸亞汞浸泡病魚18~20min,隔天再泡一次,轉池飼養(yǎng),效果顯著,
注意:長吻鮠對硝酸亞汞極為敏感,故浸泡時間要準確。此病不能用硫酸銅或食鹽治療。
3.爛鰓病
病因:柱狀曲繞桿菌。一般由水質老化、底層水發(fā)臭、池底淤泥太多等原因引起。
發(fā)病季節(jié):4~10月。
病征:病魚體色發(fā)黑,離群獨游,不吃食,鰓絲腐爛,帶泥,多黃色黏液。死魚的鰓蓋和嘴巴都張開,鰓絲發(fā)白,末端軟骨外露。
防治方法:此病對魚種、成魚親魚的危害較大。一是改善環(huán)境清除池底淤泥,多用生石灰消毒清塘;二是注排水應先排后灌;三是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或用2%的食鹽水浸洗病魚10min,也可用呋喃西林浸洗病魚至難以忍受時。也可口服紅霉素25~100mg/kg*d,連續(xù)4~5d。
4.盤鉤蟲病
病因:病原體是盤鉤蟲。
病征:魚苗、親魚均可患此病,魚體消瘦,影響性腺發(fā)育。
防治方法:用0.2~0.4ppm的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或0.7ppm的藥液浸洗病魚1~2次。
5.腸炎病
病因: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
發(fā)病季節(jié):4~10月。
病征:腹部膨大呈紅斑,肛門紅腫,輕壓有黃色或紅色黏液流出,腸管充血發(fā)炎呈鮮紅或紫紅色。
防治方法:用1ppm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潑灑。
口服大蒜頭(搗爛)每1kg餌料50g/d,連續(xù)3天;前冯一蛲撩顾,第一天每5g/50kg,第二天開始減半,連續(xù)6天為一個療程。
6.車輪蟲、斜管蟲并發(fā)癥
病因:車輪蟲、小車輪蟲或鯉斜管蟲寄生魚鰓及體表。
病征:體表及鰓黏液增多,成群在池邊狂游。有時頭部微紅,吻圈呈灰白色。體消瘦,漂浮水面或側臥靠近池邊。
防治方法:用0.4ppm的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或用8ppm的硫酸銅溶液浸洗病魚20min,也可用0.2%的福爾馬林浸洗2min。
7.水霉病
病因:在捕撈、放養(yǎng)時操作不慎擦傷魚體,水霉菌侵入傷口。
病征:水霉菌迅速蔓延、呈棉絮狀的菌絲黏附在魚體體表。
防治方法:用3%的食鹽溶液浸洗病魚3~5min;7ppm孔雀石綠浸洗3~5min,也可用0.04%的食鹽和0.04%的小蘇打合劑浸洗。全池消毒可用上述合劑全池潑灑,或用0.2ppm孔雀石綠全池潑灑。
8.錨頭蚤病
病因:錨頭蚤寄生在魚口腔、體表等部位,吸取魚體營養(yǎng)。
發(fā)病季節(jié):4~10月。
病征:錨頭蚤的寄生使寄生部位發(fā)炎紅腫,組織壞死。病魚不安,食欲減退,魚體消瘦。
防治方法:用10~30ppm高錳酸鉀浸洗30~60min,嚴重時用1ppm的晶體敵百蟲浸洗魚體,2次即可治愈。全池潑灑0.5ppm晶體敵百蟲。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