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白鯧在天然水域中,一般棲息于湖泊,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喜群居和群游。在池塘養殖中一般也生活在中下層,饑餓狀態時會游至上層搶食,缺氧情況時也會游至上層甚至出現浮頭現象。
淡水白鯧在原產地的天然水域中是以各種果實為食的。通過國內的養殖觀察,淡水白鯧成魚的食性較雜,其食物中包括藻類(尤以青苔)、浮游動物(輪蟲、枝角類)、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如水草和水生動物如水蚯蚓)、腐殖質、有機碎屑及魚蝦等.對人工飼料如米糠、麥麩、豆餅、花生餅、菜餅、黃粉、米飯、蠶蛹、魚粉、雞飼料等也能充分利用,尤其喜食動物性下腳料(如雞鴨腸、豬牛血、過期廢棄的肉食制品)。
淡水白鯧剛孵出的仔魚以卵黃為營養。孵化后4—5天腸管形成,第5天開口攝食。開始時攝食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單胞藻和輪蟲類。魚苗下塘時個體較小,全長約為5.5毫米,對于較大的浮游生物不能吞食。通過解剖觀察,在全長達16毫米左右時,其消化道內的食物主要為水活。全長達4—5厘米時,胃腸中食物主要有水、枝角類。在全長達6厘米左右時,消化道中食物組成除各種浮游生物外,還有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飼料。當全長達7厘米以上,其食物組成主要是各種植物碎屑和投喂的飼料。
淡水白鯧幼魚時以大型浮游動物為食,也吃有機碎屑和各種人工飼料。成魚食性更雜,可食各種農副產品及各種人工配合飼料、各種瓜果皮、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多種水生和陸生植物,還有蚯蚓、水蚯蚓、螺螄、河蚌、池底有機碎屑、腐殖質及魚蝦等。通過近幾年的摸索,投喂浸泡過的黃豆,淡水白鯧生長速度快,個體肥大,肉味更佳。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