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合適的魚種投放
在以草魚為主養品種的魚種養殖模式中,投放夏花魚種一般6000尾/畝,其中草魚占60%,搭配鰱、鳙、鯽魚等,設計的草魚魚種產量一般在300kg左右為宜,(具體密度應視育成規格而定,但草魚單產應在此范圍內)設計過高如后期管理不善會造成魚種的大量死亡,過低又會使規格偏大,產量不高影響經濟效益。在夏花投放時應注意,夏花入池前應用生石灰消毒池塘;夏花入池前用20ppm的高錳酸鉀液浸洗20分鐘左右;主養魚應提前下塘,配養魚推遲放養;放養時溫差應低于4℃以減少夏花入池時的應激反應。
二、日常管理
草魚魚種培育雖是一種常見的養殖模式,但在養殖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從實踐中看,防重于治,以防為主,在生產中要重視日常管理,把好“三關”。
1、水質調節關
要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一般每15-20天以20ppm的生石灰潑灑全池來調節水質;養殖中后期(8月中旬以后)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劑以降解水中氨氮及亞硝酸鹽(與消毒劑使用時間錯開);定期加注新水,調節補充水體中的生物組成和促進水體物質循環。
2、投喂飼料關
草魚種在6cm以后其食性發生轉變,以草食為主,有條件的應投喂一定的浮萍。正式投飼前,訓練魚種到水面搶食,要選擇正規魚飼料專業生產廠家生產的品牌飼料,按照“定點、定時、定量,定質”方法進行投喂,投飼要堅持少量多餐,前期飼料蛋白高,后期蛋白在22%左右即可,一般6-7月上旬、10月中旬至11月投飼量要相對加大些,中期要控制投飼量,做到前期保膘,提高成活率,后期促長,做到“抓兩頭,保中間”,切忌盲目追求前期的規格而導致后期發病。
3、防病關
草魚魚種培育期間發病率高,防病是關鍵。除了定期使用消毒劑以外還需在發病高峰期間添加內服藥。用藥要注意忌頻繁用藥,忌不對癥下藥。草魚魚種后期易暴發爛鰓、出血及肝膽綜合癥,必須認真診斷,對癥下藥。這三種病易并發,一旦發生很難治愈。根據發病規律在發病季節添加內服藥加以預防。對于爛鰓應內服恩諾沙星魚、康寧,輔以水體消毒,一般以溫和性的季銨鹽碘為宜,忌用刺激性強的消毒殺菌劑。有蟲應先殺蟲,不能無蟲而頻繁使用殺蟲劑,導致水質惡化,水中浮游植物被破壞,形成水體惡性循環。出血病宜用息毒敏內服有較好的療效。肝膽綜合癥應增加保肝藥物,輔以應激寧及Vc、VE以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
草魚魚種養殖應遵循這尾魚的生態學基本特征,重管理,科學合理增減投飼量,一定會取得高產。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