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把好投放關
1.嚴格消毒 一是清塘消毒?蓪Ⅳ~種全部暫養,按每0.067公頃水深1米取生石灰120千克消毒,按常規方法將水質培肥,待藥性消失后將魚種轉回。二是魚種消毒。用食鹽、漂白粉、高錳酸鉀等物進行藥物消毒,防止帶病入池。
2.選擇適宜溫度 冬放魚種應選擇水溫6~10℃之間的晴天投放。
3.選擇魚種規格 要求鯉、鯽為11厘米左右;青魚、草魚、鰱、鳙為13厘米左右,偏小的魚種不宜冬天投放,應專池培育。同時,投放的魚種要鰭條無損,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鱗片完整。
4.注意巡視 魚種投放后,應注意經常巡視。一旦天氣變冷,氣溫大幅度下降,應及時加深水位,緩減水溫下降。晴天水溫增高,可投放一些精飼料,以促進魚種快速生長發育。
二、把好增氧關
1.確定水中氧氣含量 有條件的養魚戶,應采用設備每隔10~15天測試一次水中溶氧情況。當池水溶氧量降為每升水3毫克時,就要及時給池水增氧。沒有測試溶氧設備的養魚戶,可用觀察辦法代替。如果水色深濁發黑、有腥臭,或池塘邊發現有浮游動物及魚、蝦等物頻繁活動,即可判斷為池塘水變壞,必須增氧。
2.及時增氧 增氧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注水增氧;二是換水增氧,缺乏水源的池塘,可用抽水機將池塘水大部分水抽出,使其池水與空氣充分接觸,讓氧氣溶入池水中,然后將抽出的水再注入池塘;三是采用增氧機增氧。
三、把好防治關
1.赤皮病 發現魚苗患赤皮病,要在池塘邊遍灑漂白粉,濃度為百萬分之一。同時投喂磺胺噻唑藥餌,第一天按每0.067公頃50千克魚用藥5克,以后一個星期內每天用藥2.5克。將藥物與米糠、麥麩、面粉等拌和后投喂,每天投喂1次,直至赤皮病消除為止。
2.水霉病 致病原因主要是越冬并池時,操作不小心,使魚皮膚受傷,水霉菌侵入傷口所致。防治方法:①拉網、搬運時應小心,嚴防魚體受傷;②對已發病的魚池,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小蘇打溶液全池潑灑;也可用五倍子熬成藥液,連汁帶渣全池潑灑;如病情嚴重,可加大五倍子藥液濃度,一天潑灑兩次,早晚各1次,使池水藥液濃度為百萬分之四。
3.小瓜蟲病 魚種體表或鰓部、鰭條出現大小不等的小白點,即魚患小瓜蟲病。防治方法:可用0.1~0.2×10E-6的硝酸亞汞全池潑灑;或者按每立方米水體用干辣椒粉0.35克、生姜0.11克加水煎熬,全池潑灑,連用兩次即可。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