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龍魚的身體可分為頭部、軀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頭部和軀干部以鰓蓋骨的后緣為界,軀干部和尾部以肛門或尿殖孔為界。在龍魚的交易中,一般要測量龍魚體長與全長甚至體高等定量數據。全長是指從魚的吻端到尾鰭末端的直線長度,體長是指從吻端到最后一尾椎骨或到尾鰭基部的直線長度,體高通常采用背鰭起點處的垂直高度來表示。
唇和須:唇較發達,且有味蕾,有感覺功能。須是觸角器官,有一對吻須,非常富有美感。
眼:位于頭部前方兩側,無眼瞼,不能閉合,視覺一般較差,只能看見近處。
鼻:較小,不易察覺,位于頭的前背方和眼的前方。魚的嗅覺不僅能感覺食物的存在,也是用來鑒別水質、尋覓配偶和察覺敵害的手段。鼻孔與口腔不能相通,龍魚無內鼻孔。
鰓:是龍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中有鰓裂和鰓耙。水從口流入,經鰓裂由孔流出時,水中的氧和體內的二氧化碳就在此交換。
鰭:是龍魚的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的主要器官。根據鰭的位置有背鰭、臀鰭、尾鰭、胸鰭、腹鰭之分,背鰭、尾鰭和臀鰭的大小,形狀及著生位置、顏色是判斷一尾龍魚好壞的重要項目。
皮膚、鱗片和側線: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表皮里面有黏液腺,散布于體表,起保護作用。大多數龍魚體表有鱗片,也是起保護作用。鱗片的表面有不同形式的年輪,從而可推斷龍魚的年齡。側線是皮膚的感覺器官,由側線鱗上的小孔形成,小孔由神經和感覺細胞相連,因此可以幫助龍魚覓食和避難。
龍魚的生態特征
人工養殖的龍魚能適應中性水質和22度以上的水溫,最佳為24~28度。水質要清潔。自來水須經晾曬2~3天的處理后方可使用。1次換水量宜少,一般為水族箱的1/5~~1/4。加入新水時,與原水的溫度不宜相差1度,PH值不能偏差0.1。飼養龍魚常用1.5米長的大型水族箱,可以鋪上五顏六色的底砂,但一般不植水草,這是因為龍魚的個體大,活動量大,對水的攪動力強,極易破壞水草。有不少龍魚愛好者既不植草,也不鋪砂,讓龍魚在寬敞的水族箱中盡展雄姿。因龍魚常到上層、表層水中游弋,箱口須加網罩防跳。為保持水質清潔,應常開啟過慮設備。龍魚體格健壯,生長迅速,攝食量大,容易飼養。但龍魚性情兇猛,能吞食小型龍魚,大小龍魚不適宜混養。在水質、環境、餌料等條件好時,1年可長到20~~30厘米甚至更長。龍魚吃動物性飼料,可用小魚蝦、金魚喂養,也攝食肉塊、昆蟲等。
龍魚的生長發育
在適宜的生存條件下,龍魚可以持續生長,但在生長的后期,生長率下降,直到衰老死亡。龍魚的生長一般可以分為青春階段、壯盛階段和衰老期三個階段。在性成熟前的青春階段,生長迅速,體長大幅度增加,體內一般不積累儲備物質,冬季往往不停食,這種生長是為了擺脫捕食者吞食,早日達到性成熟,維持種群數量的生態適應性。性成熟后的壯盛階段,龍魚消耗的餌料大部分不再用于長度生長,而是用于保證性腺發育和成熟,因此長度生長幅度下降,體重增長上升,這對繁殖有利。在衰老期,所攝取的食物主要用來維持生命和儲備越冬物質,體長和體重的生長速度均急劇下降。因此,龍魚一般在性成熟前生長迅速,發后逐漸減退。通常雄魚比雌魚先成熟,因為雄魚的生長速度比雌魚較早減慢,其個體總是比雌魚小一些。
在自然狀態下,龍魚的生長具有年周期性,這是由天然餌料的生長特點和氣候條件決定的。環境對龍魚的生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天然餌料在不同季節有較大的變化。春季水溫逐漸升高,天然餌料增加,水溫適宜,龍魚的消化能力旺盛,生長速度加快。隨著水溫逐漸升高,生長速度達到高峰。到了秋季,水溫逐漸下降,天然餌料逐漸減少,同時龍魚攝食量也逐漸減少,等到冬季進入休眠期,除了幼龍魚偶爾攝食外,其它的龍魚基本不攝食,生長基本停止。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