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棲息和運動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習性也較特殊,喜棲于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纏附于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于漂浮著的海藻或其他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后,又找到其他物體附著之上。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游動(每分鐘僅達1— 3m)。海馬的活動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
2、對環境條件的適應
水溫:海馬的適溫范圍,一般在12一32℃之間,最適水溫為28.℃左 右。幾種海馬對水溫的適應情況如表2— 8。
鹽度:海馬為廣鹽性魚類,在10一3‰ 的鹽度范圍內均能生活。初生苗對鹽度適應能力差,一般要求鹽度在15‰以上。在長時間低鹽環境中,親海馬不能正常繁殖,鹽度在10‰以上方可。
溶解氧:海馬的活動力雖然較弱,但對水中氧氣的需要量卻很大,一般要求溶氧在3m1/L以上,若溶氧低于2.5m1/L時,海馬陷于缺氧狀態,其表現一般是食欲減弱,浮頭、呼吸加快而發聲,以至亂撞,最后沉底死亡。育兒期的親海馬和幼海馬對氧氣的需要量更高。
光照:海馬對光照強度有一定的要求,光線太弱,不利于海馬的活動和攝食,長時間光線太弱,海馬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但也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光線太強,藻類大量繁殖,常會引起各種疾病。海馬有趨旋光性,尤其幼苗較易趨光集群,應注意由此而造成的局部缺氧引起的死亡。海馬適宜的光照范圍在3000—6000lx。水的透明度以1.5m左右為宜。pH值:海馬適宜的海水pH值在7.8—8.4之間。
3、攝食習性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撓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質。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