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羅非魚屬熱帶魚類,其最適生長溫度在25℃~35℃,而致死溫度在10℃以下,但在我國南方水溫降至羅非魚致死溫度的現象極少出現,這就為羅非魚在自然條件下安全越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然而在冬季,許多地方還是發生了較大規模的魚病和死亡。下面對其發病死亡的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一、魚病發生及癥狀
進入冬季,羅非魚的死亡大多發生在氣溫驟然下降的兩三天后,當氣溫又有所回升之時,其損失情況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死亡,有些則是連續幾天不斷有死亡發生。對病魚進行檢查,外觀上可見:魚體色暗淡,缺少光澤,體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體混濁、發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現象。但魚鰭、魚鰓無異常癥狀,體表無寄生蟲寄生。解剖檢查:魚腹內充水;肝臟有病變,多為黃色、淡黃色并有腫大和脂肪塊。從以上癥狀可初步確定羅非魚得的是一種細菌病或營養性疾病。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