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由于商品鱔售價較高,市場前景看好,故近幾年各地掀起了養鱔的熱潮。然而,由于養殖技術落后、黃鱔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許多養殖戶效益低下甚至虧損。本人從事多年的黃鱔養殖和技術指導工作,現結合實踐操作經驗,淺談如何加快黃鱔的生長速度。
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隱蔽的棲息介質。①便于黃鱔自由活動、“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攝食;②營造和保持適宜的溫度條件;③陰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擾;④可以分散群體密度。另外,有土養殖時采用埂溝相間式較為理想;無土網箱養殖時,繁密的水草必須充滿全網箱。
2、水環境。主要包括水溫、水深和水質三個方面。①水溫。快速養鱔應盡可能保持水溫在21~28℃之間;②水深。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實踐證明,鱔池適宜水深在5~20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③水質。黃鱔適宜在無污染、溶氧豐富的水體棲息生長,一般透明度為25~40厘米,ph值為6.5~7.5,溶氧大于5毫克/升;④氣溫。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解決的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
科學放養
1、選擇優質苗種。快速養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種類。
2、合理密養。據筆者體會,常規養殖,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克的個體,密度為2千克左右最為合理。同時,池埂多(如埂溝式鱔池)、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污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相反則應減少。黃鱔規格大、放養總重可增加;規格小,放養總量應減少。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
3、大小分級分池。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整體增重倍數低,即整體生長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購的“統貨”,至少要分三個以上的等級飼養,分的等級越多,越利于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
4、適時分養。隨著養殖生長,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而且懸殊不斷加大。當大小個體相差1.5倍以上時,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生長速度減緩,消瘦衰竭至發病,最后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