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黃鱔俗稱鱔魚,在我國分布很廣。由于黃鱔的營養價值高,可做上等佳肴,從而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比較貴。天然捕撈鱔魚資源大幅下降,促進了黃鱔的人工養殖。但由于輕視黃鱔的養殖方法和病害研究防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鱔養殖的經濟效益。為了黃鱔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必要將黃鱔的人工養殖和疾病防治方法進行推介。具體如:
一、 飼養池的建造
選擇避風向陽,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養殖池有泥土池、水泥地、四周砌磚結構和塑料池等四種類型,池的大小應根據養殖規模和數量來確定。池底要鋪塘泥20厘米—30厘米以利于黃鱔鉆洞休息,也可以先墊10厘米左右的植物秸桿,秸桿上鋪放20—30厘米的塘泥;池壁近水面處設置進出水口,并用鐵絲網或聚乙烯網片罩住,以防逃跑,養殖池應至少高出水面30厘米,以免鱔魚在雨水沖刷時逃逸。
二、 鱔魚放養
每年在鱔魚的產卵時期(5月—6月是產卵盛期),在黃鱔生活的地方尋找產卵巢,用紗布撈取,然后將產卵巢放入小池或瓦缸中進行孵化和育苗,幼苗期投喂雞蛋黃、碎肉、枯餅粉等。鱔魚放養以春季為宜。放養時的苗種規格,一般以每公斤30尾—40尾為好,大小分開飼養,避免相互殘殺或吞食,但必須加強集中的保護和鱔魚的分養管理。
三、 投喂飼料
黃鱔飼料以動物性為主,活餌尤佳,一般用蚯蚓、蚌肉、鰥螄魚、小雜魚、蠶蛹、小昆蟲等。當動物性飼料不足時,可投喂少量植物性餌料,如麥麩、豆餅、蔬菜葉。黃鱔對飼料的選擇性很強,一經長期攝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其食性,故宜選投喂來源廣、價格低、增肉率高的配合飼料。一般要馴養白天喂食,投喂方法應做到定時、定量、定位、定質,投餌量控制在5—8%。投餌過后一段時間要更換新水,保證池內水質新鮮,溶氧充足。
四、 加強管理
首先要防巡,特別是連續大雨的時候;其二要加強換水,保持池內有一定的溶氧;其三由于黃鱔的適宜水溫是15-28攝氏度,要注意投飼料率在不同的季節有所不同;其四對鱔魚吃剩的餌料要及時清除。
五、 病害防治
1、打印病 此病由于魚體受傷被細菌感染所致,,多發于春末夏初,癥狀為魚體表背部和側部出現卵形、橢圓形紅斑,繼而發生腐爛,嚴重時病魚不入穴,躺臥泥土,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波灑,可以得到良好效果。
2、毛細線蟲病 由一種毛細線蟲侵入腸道寄生引起,嚴重時此蟲充滿腸道,造成黃鱔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清泥,可殺死帶病者及其蟲卵。
3、黑點病 由復殖吸蟲囊蚴寄生在魚體皮下組織引起,發病初期尾部出淺黑色小圓點,手摸有異樣感,隨后小圓點顏色加深、變大,并蔓延至體表多處,此時黃鱔停止攝食,直到萎困而死。
防治方法 (1)生石灰清塘;(2)硫酸銅全池潑灑,消滅中間寄主錐實螺;(3)氯化銅全池潑灑。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